主题 : 主板散热的方式汇总及有效性浅析
级别: 六行秋雁
UID: 7872
精华: 0
发帖: 759
威望: 14028 点
无痕币: 1250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6(时)
注册时间: 2008-01-05
最后登录: 2024-04-22

0 主板散热的方式汇总及有效性浅析

如今DIY机的性能飞越提升,随之带来的功耗增大,散热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广大网友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CPU、显卡,但是主板上的芯片和部件散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一、芯片散热:热管+鳞片,二PCB散热:增大PCB面积或是加足各类用料。那么在传统的散热基础上,09年我们又会看到些什么新主板散热方式,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目前一些主板厂商是采用的新型散热方式:



优化元件——DrMOS带来的启发

  微星在P45中开始启用的DrMOS元件相信让很多人记忆游深,这种集成了MOSFET和Driver控制芯片的新式MOS系统不正是跳出怪圈的最佳实例吗?DrMOS一向被用在服务器级别的控制系统上,低温、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它的最大特点,相比传统的MOSFET系统,DrMOS能够在保持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下比传统MOSFET系统的温度低20摄氏度甚至更多,低达30-40度的工作温度可谓相当“冷静”了,根据我们的实测,散热器片对于DrMOS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了,低温的工作状态让人惊异。





DrMOS架构示意



PCB板加铜:

技嘉科技推出「第三代超耐久主板」。第三代超耐久技术首创桌上型主板采用2盎司纯铜电路板设计,此创新的设计概念就是在印刷电路板 (PCB)的电源层(Power Layer)与接地层(Ground Layer)采用2盎司纯铜设计,协助主板更迅速地降低运作温度,增加电源效率而且能够让超频后的系统更加稳定。





  不过,加两盎司成本最终加到顾客身上的消费成本,最终得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尽管采用2盎司,但由于芯片组、MOS管发热量并未减小,实际热量还是在主板内循环并未导出。同时由于2盎司铜应用发热量相对集中的供电部分和芯片部分,致使整个板面可能会现热量不均,这也对PCB板承受散热波动能力有不小的考验。

优化原器件设计:







映泰采用优化原器件的优化设计达到主板散热的目的,采用全固态电容设计的映泰TP43 E XE,采用高密度的纯铜鳍片设计增加散热面积,用铜管将供电模块与芯片连接起来,达到热量互导的效果。配合主板背面密集的敷锡,将供发量最大的供电部分和芯片部分的热量导出,达到散热的效果。通过简单的设计省掉大量的成本投入,这种思路值得许多厂商借鉴学习。

   散热的关键问题在于以下几点及存在的问题:

1、散热材质:

增加供电电路,最明显的就是增加成本,各电路在超频时的负担电流小,发热主要被散热器带走,发热不大。

使用高电流的mos管,最明显的缺点就是需要重新寻找试验mos类型,而mos受现有原理及材料的限制,它的发展已经成熟,再提升的可能不大。制造材料方面没有突破通过普通设计改进的高电流mos应该是工作正常,但是抗意外的能力差。

使用2盎司铜,mos管的发热巨大没有改变,只是使pcb板的容热量增加,可使主板能应付突然间的大热量散发,也就是增加了主板应付散热波动能力。

由此看来,以上各品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些各未能解决的问题。

2、散热表面积大小:

   增加PCB大小,也有消费通俗的认为:大板比小板散热好。热量通过芯片针脚或是CPU插槽的针脚与主板铜箔相连,再通过铜箔均匀地导到整个板面,透过绝缘层散热。

   散热片表面积大小,除表面积大小有关外,还与散热片的材质有关系, 99.99%的铜导热性能是极其良好的。

通过对文章以上内容的了解,大家也能对主板散热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本人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陋见,希望广大网友提出各认为更好的散热方式。
Total 0.035039(s) query 3, Time now is:04-25 16:43,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