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快手早孕,假药头条,我们为这些媒体地沟油感到担忧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级别: 总版主

UID: 998
精华: 0
发帖: 605006
威望: 528829 点
无痕币: 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2027(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24-04-18

0 快手早孕,假药头条,我们为这些媒体地沟油感到担忧

上周,央视经济频道的几个专题新闻,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头条通过二跳等技术手段贩卖假药假医院,还是WiFi万能钥匙涉嫌窃取用户信息,还是非法直播平台黄赌毒泛滥,以及昨天刚刚出炉的快手早孕妈妈猎奇吸粉事件,都在证明一件事情:互联网这些幺蛾子,国家真的要认真管起来了。

新闻爆出后,涉事企业无不痛心疾首,发誓整改。常常是上午出的新闻,下午就发函整改;晚上出的新闻,恨不能凌晨就写公关稿。响应号召不可谓不积极,处理态度不可谓不诚恳,洗白水平不可谓不精进,切割速度不可谓不临时工。

然而仔细想来,这些表现却和我们的常识并不吻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知道有错,既然有迅雷般的处理速度,早干什么去了?
在人民网批今日头条《别再以丑陋方式上头条》一文中,为我们揭开了某些地沟油媒体之所以频踩红线,屡教不改背后的秘密: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恐怕不只是管理疏漏。疏漏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问题恐怕是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发展路径走歪了,以至于频频出事,小错不断、大错常见……
“继续”二字,耐人寻味。如果真的遵纪守法,也就不会被曝露出丑闻,谈何“继续”?耍文字游戏并无意义,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如果继续缺乏整改诚意,如果没有从根源上反思病态发展,今日头条或许在不久将来仍上头条。
在和监管部门玩猫鼠游戏的过程中,这些涉事企业,用他们今天犯明天改后天犯大后天接着改的小伎俩,其实早已将自己的媒体公信力和平台美誉度,摔得支离破碎。
应当看到,在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崛起的舆论大背景下,媒体的监督职责从高高在上的专业媒体机构下放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形成人人是编辑、人人是记者、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常态。这看似是个好现象,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新闻写作的专业能力。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令人担忧的是,媒体的力量依然只是掌握在少数大号大V的手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和以前一样,被迫沦为了看客和透明人。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发言毫无影响力,我们的观点不被他人接受,我们的只言片语没有哪怕一个点击率。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大号大V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号大V,多数却是由他们所依赖的平台所决定的。这些平台有不少都是像头条、快手这样的涉事企业。任何一个新媒体工作者都清楚,如果平台想要推广某条新闻某个媒体号,那么只要让它上首页上排行榜上推荐位,亦或是用算法为这条新闻或者媒体号加权推荐即可;如果不喜欢某条新闻,后台直接封禁,翻脸比翻书都快。具体到某些媒体号的运营者,也是有样学样,唯平台的选择策略马首是瞻,深怕错过一个推荐收藏转发三连。
就这样,在新媒体的舆论场中,媒体权力戏剧性的从国家媒体手里,表面上分发到了每个普通老百姓手中,实际上最终沦为这些涉事企业囊中之物。
如果媒体的本质没有变,那么媒体的要求也不能变。
然而事实却是,虚假新闻历历在目;虚假医疗层出不群;黄赌毒等违法信息更是改头换面,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不过有人飞花蜜。有人飞煤灰。
人民不需要让水变油的抖音,人民同样不需要早孕妈妈的快手。以偷奔驰车标为荣,以吃大厂刺身为荣的网络环境难以造就真正的网络媒体。而它们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平台的放任自流甚至是有意扶持,却在污染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让他们的心底刮起沙尘暴。
其实这些问题显而易见,然而无人敢说,无人敢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现在,几乎每一个媒体人编写的一条新闻或者评论,无不在这些所谓新闻平台的威逼利诱之下瑟瑟发抖。而这些新闻的数据表现又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考评工资稿费水平甚至是职业生涯。新闻客户端们的补贴大战从前年打到现在,萝卜加大棒似的加紧收编内容人;各个直播平台在动辄千万的抢人游戏中刚刚挣脱,又马不停蹄的赴美上市。都在忙着挣钱,谁管新闻理想?谁在乎公众利益?谁承担媒体责任?

新闻媒体既然是一个行业,那么媒体人更多扮演一个打工者的角色,结果必然是,群众能听到的真话实话越来越少,假话套话越来越多。监督批评越来越少,公关文宣越来越多,经济利益压倒一切。
最终,很多媒体从“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新闻工作者,彻底沦为“打压对手、企业喉舌、吸引流量、牟取暴利“的工具。
当新闻理想距离当下的舆论环境渐行渐远的时候,某些团体企业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挑战也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不禁要问:当我们对FB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大加挞伐全民批判的时候,却为什么对国内一些企业任意索要手机权限、无休止的关联启动、捆绑安装、篡改首页、任意上传用户信息、随意开启定位功能、运营商DNS劫持等等大大小小的反常行为噤若寒蝉,大声疾呼却无人能够听见?
谁在从中作梗?谁在欲盖弥彰?谁在虚与委蛇?仅仅是媒体失德监管缺位老百姓不在乎?
几天前某位大佬的发言言犹在耳。
他说:“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对此有行业人士直言,不是用户不在乎隐私问题,而是某些企业试图扒光用户的衣服硬抢啊。
“别再让用户继续被自愿。”新京报评论道。
媒体人季冰说:“可以说,除了像《财新》周刊和《新京报》这样的极少数,今日中国已经很少有真正称得上合格的新闻媒体。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真相!”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3月份频繁爆出国内国外各个新闻平台信息丑闻的时候,他的一篇《新闻已死无人在意》却拿到了10万+,不,是90万+。
这是一篇面向媒体行业内的严肃反思文章,却受到了比多数营销号所炮制出来的标题党洗稿文更多的关注。一方面,我们欣慰。这证明了更多有识之士并没有抛弃严肃写作和阅读;另一方面我们无比担忧:一篇本应在媒体行业内部传阅的文章,却得到了流行明星般的传播,说明文中提到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严重到甚至引起了社会层面的关注。
文中提到一个基本事实,即传统媒体基于受众的广告模式衰落,陷入了既没有钱又没有人的境地,无法产出高质量的新闻。看起来一派繁荣的新媒体创新了经济模式,钱和人都有了,但没有生产高质量新闻的动力。
确实,如果让我本人选伊朗沉船和李小璐出轨两个选题,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后者。我倒不是喜欢李小璐,我更喜欢李小璐所带来的流量和头条们给的补贴。
媒体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矛盾的吗?我想是的。
“真正的新闻,未来会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它不可或缺,但又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收益从而维持自身运转。”他在文中解释道。
有可能这是新闻产品在遥远未来的生产形态。那么目前新闻的形态是什么呢?
毋庸讳言,当前的新闻形态是且只能是公司或其他组织生产的内容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他就会计算投入产出比,要利润或者要估值。那这简直太悲哀了。试想桂圆莲子八宝粥能承担什么社会公义媒体理想呢?既然它不能承担,那如何让同为商品的新闻产品去承担呢?
“我还记得去年媒体人尹生在一篇文章里说道,有些问题最好你自己能管,如果你管不了,那么有人会替你管。
真到监管大棒挥下的时候,衷心祝愿这些始作俑者能够劫后余生。真的,发自肺腑。
级别: 九滴秋露
UID: 2840
精华: 0
发帖: 32712
威望: 121596 点
无痕币: 123293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244(时)
注册时间: 2007-12-04
最后登录: 2024-04-05

要抓住媒体的核心
Total 0.051828(s) query 5, Time now is:04-18 09:03,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