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细说年味
十方秋水,漫长旅途.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116295
精华: 0
发帖: 111450
威望: 122808 点
无痕币: 424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088(时)
注册时间: 2011-03-27
最后登录: 2024-03-09

0 细说年味

要过年了,网上报纸上天天喊叫年味。年味是什么?有的网络仿佛单指舌尖上的美味是年味。我可不认为。它是小时候过年对新衣服有一种欣喜若狂的盼望,对过年的气氛相当的憧憬!归根结底是人情共乐的味道。

柳林的过年连腊月算起要过整整四十天。柳林古镇过年别具一格,恐怕全国数不出第二家。农家夫妇从腊月开始做鞋做袜、洗被晒褥,翻新补旧,扫家扫院、布控神位、扎灯笼贴春联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到了,开始歇着,不用做任何活计,不看红火的,耍牌九,跌三磨(三个黄钱赌博的那种),码长城。爱看红火的,追着看秧歌,扭秧歌,听弹唱,上庙会,转九曲,一直到正月二十五才算过完了年,

不是柳林人,就请你听听童谣对过年的排序:除了上述忙,二十三过小年,打发灶爷上西天;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鱼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面团发巧女媳妇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春联贴在家门口。

大年三十守岁 除夕放鞭炮,初一开门见喜见人就作揖! 初二坟头送酒水,回头赶车送婆姨(住娘家)。闲余时间朋友聚,牌九扑克耍出满身水(汗水)十三十四挂灯笼,搭盘子,上供九曲场地栽杆子。元宵十五直至二十五,秧歌圈子扭一扭,九曲连环场地举着香头走一走.......

对于姑娘媳妇也有不用做活计的童谣,初一过大年;初二住娘家,初三才回家,初四捏针扎恶刺(按习俗要蝎子蛰)初五过么年(大年的结束)初六看闺蜜,初七不出门(阎王拘魂)初八不回家.......

不管过年有啥排序,最快乐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们。

记得我小时候,总是掰着手指头倒数还有几天过年,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腊月里,母亲赶腊月初一就要糊好火炉子,自己做饭的和院子里的火炉子。这自然要我和妹妹去找黄土加一点胶泥,母亲烧了开水,我们便和泥,母亲是真干活,我和妹妹是拿泥巴捏狗狗捏兔兔,管他像不像,捏了一大推开始排队。对于那些丑的不能看的东西能把我笑的趴下。

接着是“偷”红纸,珍藏起来有妙用。我的母亲通常买两张大红纸,因为她要我这个二年级学生娃写六七幅对联,除了自己用还要送给对我家有帮助的不会写对联的老爷爷老奶奶。怕写坏,所以多买一张,可我就有意要写错某一个字,坏半只联纸。这时母亲可惜的连连叹气,但也万般无奈,不过几分钟,她也就思谋出会废纸再利用的办法——裁一截铰窗花,我和妹妹便用双手兜起来,接那些剪刀下漏出来的的边边角角,积攒起来招呼全院孩子唱戏化装涂红脸蛋红嘴唇用。

那时不识字的人多,过年不会写对联,有人用碗扣印圆圈,好容易出了我这么个挥写毛笔字的学生,于是上门求写的人多起来。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得意,写了自家的再写别家的,现场,伯伯叔叔婶婶大娘不知王羲之王献之是什么书法大家,只知道自己不用发愁怎么写对联了,有的粗汉子再不用碗扣印圆了,不管字多丑是对还是错总是赞口不绝。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写春联水平,能得到众人夸赞以及挤着求着要墨宝的状况,是多么值得我满足和自豪?

不只这样,过年了,左邻右舍的要我去给她们的亲人写信,有的要我去念信,完了,有心的给块糖,我握在手心里握出了汗水,也不敢自己含在嘴里,即使糖化了也要回到家和妹妹分着吃,有时真化了,就扒在水碗里,融化了和妹妹分喝糖水。

越到年初越累,挑水,劈柴,到街上截卖炭车,带回院里,三厘一斤碳,一平车就两三块,零钱自然归我。接着帮妈妈洗萝卜擦丝剁肉馅,妹妹剥葱捣蒜。贴对联贴窗花的时候由于我的功劳,满院的老小都来帮忙,该倒贴,正了,斜了,有众人的眼光就出不了错。够不着有大哥哥驾着我,我长高了,笑得合不拢嘴巴。贴好后三十的年夜饭就开餐了。

每家给友好的人家送好吃的至今记忆犹新,三片油糕,九个饺子,一碗豆芽,五个花卷再在上面盖五角一元的压岁钱,当母亲接到这些或者送出这些都激动得两眼泪花,大家和和气气,你尝我家的油糕,我吃你家的炒豆芽,多和谐多快乐!三十的年夜饭简直就是共享餐。

三十晚上,还要把各个神位的灯添油点好,我们糊的火炉该点着了,搂柴,点火。小朋友点着一枝香就着鞭炮开始放炮,“噼噼啪啪”吓得小朋友有的捂耳朵的,有的被鞭炮炸得跳脚的,别人放鞭炮我能捡到个别囫囵鞭炮的惊喜,揣在怀里,和妹妹共享一粒粒的鞭炮炸聲,那时候大炮都是开门炮,我们家不是买不起开门炮,而是我和妹妹不敢放大炮。我在默默捡那些完整的还没炸的一粒粒的小鞭炮时被淘气的小子们看见了,看见我们打扫他们的战场,收获他们的战利品,眼红了,于是跑来捡一两个,直接投到火炉里,啪的一声炸的我们这些小女生再也不敢到火炉边捡小炮。

实在折腾的累了,没想到累了以后的守岁比什么时候都睡得香;大年初一终于被开门炮轰醒,赶忙穿上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棉衣一律不洗不换,因为干不了,只穿外套,一年一度的一身新单衣,足以高兴地跳蹦高,因为从初一开始大人不骂小孩,平时攒的钱买的小手绢该亮相了。枕头底下掏一掏,五角暂新的票子到手了。然后到院里左邻四舍挨门挨户挣花卷,有的念我给他们写对联,可以多给一把瓜子,有的多给2分钱的压岁钱我满足的点头不断,喜气横溢……然后和院子里的小姐妹比谁的压岁钱最多。晚上照例放鞭炮顽强地捡小鞭炮!

初二到舅舅家姨姨家,到亲戚家带回家油炸豆腐,油糕,母亲给大姨大舅二舅带去豆芽,条肉等等。走亲戚得到5分钱就算捡到了元宝一般欣喜。不管有多少亲戚,初六必须回来。初七不出门,在家做作业,初八再次出门“扫荡”远处的独门独院的伯伯婶婶,不到正月尽,小钱小花卷还是有的。有时竟然背着书包做这些事,竟然不知道像个小乞丐那么可怜,挣到半书包以上的东西。就高兴的不亦乐乎。因为那些东西烤一烤就是饿了时的零食。那时,吃的东西珍贵,有一点算一点,谁家的小孩都一样,不光是我。

有些人家想躲不可能的。按风俗过个年,好时大节,人人都要说吉利吉庆的话,对方还要接口福,绝不敢吝啬,怕孩子们集体跳脚骂起来,一年的霉运就找上门来。

杀一只鸡是可以的,初一到初五,一只鸡尽是我和妹妹啃来啃去。一斤羊肉混五六斤胡萝卜的饺子馅。娘三吃一个正月,先吃一顿白面的,再吃豆面的,不行了,蒸窝窝、蒸包子。那时没有冰箱,我和妹妹搬来了一袋冰块,就放在菜窖里,冰袋冰融化了菜窖也放不住了这时饺子馅闻着都不好闻,饺子馅馊了就红了,饺子皮都跟着红了,放馊了的饺子馅也不舍的倒掉,妈妈加碱面调和,加大调料,仍然吃。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比高粱饭就酸菜好吃。吃着吃着,外面暖化了,到外面踢毽子,烟盒纸叠宝翻宝,找柳枝削柳笛。

说来说去,过年最红火的是转九曲、扭秧歌和到盘子跟前听弹唱。不必描述扭秧歌的舞姿和服装,单单说说我们小时候到秧歌场捣乱的快感。秧歌场大人们扭得是八字掏空子的步伐,扭起来则是十字摆腰晃头晃脑的碎步,这就留给我们这些小屁孩揪艄公胡子,拽驴尾巴的空档,扳着帆船,滴溜溜转,要么就是瞅机会给坐帆船的吃一把瓜子壳,瓜子壳挂在那人的刘海上或眉毛上,特别是嘴里塞满了,骂起来牙齿上都掉渣,他要跟着秧歌节奏转动水船船像流水一样左右滑行,绝不敢驻足或者冲出场地追赶那个皮孩子。吃了闷亏,还不知是谁干的。特别令我们好笑!

特别快乐的是艄公在响工面前叫板的时候,(先前是快节奏,通过叫板就变成慢节奏了)水船歇了,有丑角和艄公逗乐,他们或撵肚或弯腰或揪胡子,几个调皮的小鬼也钻进去扮小丑,把艄公的胡子揪起来,使他不能如愿叫板,因为怕胡子掉就跟着那调皮的孩子转几个圈,艄公恼怒就用手里的船桨打那孩子的屁股,直至闹到护场人员过来才赶皮小子们出来。这场叫板是整个场子发出哄笑足足三十分钟。

秧歌又开一场,我们小女生不敢放肆,太小的骑在大人脖子上跟着大人的身子扭动,中不溜的牵着手,也有拽着大人袄襟子疯转圈,转圈之间,就被那赖皮小子揪辫子,等你疼转头看,他却没事人似的,还假眉三道问妞妞怎么啦?几十年过去了,那笑声还在耳际响彻。

说到柳林盘子那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向联合国审议实在可惜。盘子究其底细是古人要给神灵扭秧歌搭的神棚,先开始是简易木架放几个牌位,按地域老百姓蒸供献拜神,后来演变成松枝搭顶,摆一张供桌。再后来木柱固定,红布包裹。

近十来年已成套成型,样子仿明清斗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缀灯,里边不仅有供桌还有各位神仙飘然下凡的彩画,盘子的各个部位都用木匠的凹凸槽固定既美观又牢固。供的神仙主要是如来佛主,观音菩萨,财神爷,天官爷,等八位神仙。

供品繁多,诸多面塑,最显眼的是枣山,大有一米来高,枣馍都点着红点,酥软白胖,大的手都抓不住,面鸡面鸟都站在彩条纸缠紧的细棍上跃跃欲飞,黑芝麻的眼睛眨巴眨巴,等待结婚纪念肚子不见鼓起来的夫妻半夜来“偷”。“偷”回去倒坐自家大门门槛吃掉来年生小子,听说很灵的。盘子的样式有,八角琉璃的,六角的,四角的,数八角的先进,再配先进流线闪光灯,高台蜡烛灯,走马灯,大红灯笼和飞燕风铃,个个盘子犹如一座水晶宫。

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到二十五,简直就是天上的街市,海底的龙宫,上香拜神乞属相锁的人像长蛇一样从街头到街尾。盘子前,香烟袅袅人声鼎沸,做生意的,敲锣鼓的,大喊留香钱的,以及高音喇叭轮番播放明星们祝福过年好的歌声,能把天上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惊动下来。

这么多的人也不全是香客,转九曲的人成千上万!四五十里开外的乡下人也潮水般涌来县城,图个全年顺利转九曲。

九曲阵相当于杨家当年作战的龙门阵。它是按二十四节气装饰拱门,每个拱门转几个弯,都由灯和旗帜指引,过去,物资匮乏的时候用杨枝柳棍搭,走错了就预示来年不顺利,如今,摸着走都走不错,因为都用玻璃或者木板隔成通道。你只需放了香钱领了燃好的香随着人群向前走就行。从春分谷雨到大寒小寒没有走错的。出来后把烧了半截的香放到神位上再去看花灯,吃糖葫芦,看广场喷泉,看柳林四十里斗气河上的夜景,真个山城把所有的灯都倒映在水里,闪闪烁烁,犹如繁星落水,银河下凡。

年味,绝不是什么舌尖上的美味,而是整个正月的同民同乐味。

近几年无论是神坛盘子,还是人的生活,与以前相比那是一重天来一重地没法比,生活越来越好了,可年味儿确越来越淡。越来越感觉过年只是一个形式,没有了小时候那种过年的期盼。归根结底是防盗门护隔了人情和热情。那种“够不着架脖子贴春联”现在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互送好吃的习俗早已绝种。见人帮忙拿东西,却见对方眼里有防贼的眼光心寒,打招呼问好,对方则是给个应付,没等说完就不见影了。是啊,一个家属院,一年打招呼有几回?

依旧有扭秧歌,却没有乡间对扭得快感和幽默以及心灵开花,再加皮小子捣蛋引大众开怀的可乐。秧歌的种类似乎有几种,乡下是对扭,城里是跑秧歌,跑秧歌就是跟着节奏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几许严肃,使跑秧歌就像行军打仗,冲锋陷阵,杀气腾腾。更要命的是缺少民间响工的七音八铙,缺少了艄公的叫板和嬉戏,为省事网络下载音乐,一曲到底,古板而沉闷。

依旧有盘子的香烟缭绕,却没了偷鸡摘鸟的情趣,不能生养,又怎地?有的是钱,用试管婴儿解决,何必求神拜佛!

依旧有万众涌街转九曲的乡俗,但手中的香头,把二十四节气的拱门以及引路的旗帜烧烫得面目全非,似可忍孰不可忍!无论是谁,把转九曲闹秧歌当做有音乐的饭后散步,那就变了味。

的确,近年来秧歌失少了嬉戏,转九曲失少了严肃;以往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过去的年味再也找不回来了!年味不是单独指舌尖上的美味。它应该是一种欣喜若狂的盼望,是对人情热情情结的憧憬,而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

愿快乐的年味再次显现!
Total 0.078814(s) query 3, Time now is:03-29 22:42,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