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浦江儿女天山情——鸟笼的启示(散文)
十方秋水,漫长旅途.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116295
精华: 0
发帖: 111450
威望: 122808 点
无痕币: 424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088(时)
注册时间: 2011-03-27
最后登录: 2024-03-09

0 浦江儿女天山情——鸟笼的启示(散文)

有一年春天,我和老伴应邀去宁波一位朋友家作客,发现阳台上有只漂亮的鸟笼,里面养着一只鹦鹉,逗人喜爱。友人视鸟如宝,宠爱有加
后来,这位朋友卖掉宁波的住房,叶落归根,回上海购房定居。我们这些从新疆回来的上海老知青,先后去看望这位知青老友,祝贺他乔迁之喜。来到新居,看到阳台上的空鸟笼,我疑惑不解,问:“那只可爱的鹦鹉呢?”朋友说:“送人了。”我疑惑不解:“为什么送人?”他解释道:“我回上海买房、装修两个多月,那鸟放在宁波老房子里没人管,怎么办?只好送人呗!”
我想,他把鸟笼带回上海,以后肯定再会养鸟,决不会让鸟笼白白空着。后来每次去看望他,发现鸟笼依然空着。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他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婚,孤独一人。每年都要回宁波看望儿女。担心不在家时鸟儿无人饲养,活活饿死,干脆就不养了。
不久前,又去他家作客,连鸟笼也不见了。我问朋友:“鸟笼呢?”他答道:“送给一位养鸟的朋友了。”我好奇地问:“那么好的鸟笼,怎么舍得送人?”他无奈地说:“唉!别提了,那鸟笼我是很喜欢,一直舍不得送人。可是,回上海后,亲戚、朋友们每次来家里,总要问我为什么鸟笼空着,不养鸟了。我懒得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的解释,就咬咬牙忍痛割爱了。”
听了朋友的诉说,我联想到鸟笼效应的故事。一天,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地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只要客人来访,看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几乎都要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却换来客人困惑或不信任的目光。卡尔森为了避免一次次解释的麻烦,只好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
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或者干脆将鸟笼送人。
最近,我发现上海电视台在按排电视节目时也利用了这个鸟笼效应。在一个节目中间,插入一些后续节目的预告片,把这些节目最吸引眼球的精粹预先播放出来,刺激观众的收视欲望,使观众有一种强烈的欲罢不能的感觉,从而把观众的视线维持在一个频道内,保持收视的连续性,带动整个频道收视率的稳定攀升。
“鸟笼”可以隐喻为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的行为做法、难改的陈规陋习,买一只鸟装进去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言行纳入世俗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鸟笼效应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例如,人们往往呆在家里时穿比较陈旧的衣服,出门时才换一套时尚漂亮的好衣服。长年累月呆在家里、很少出门的退休老人也同样如此。结果,有些老人去世后,子女发现衣柜里挂满好衣服、新衣服,没人要,也不宜送人,只好统统烧毁,说是给老人在阴间穿用。老人退休后很少出门,难道在家里就不能穿好衣服吗?好衣服生前送人舍不得,死后烧掉多可惜!
又如,许多人家里买了一箱水果,一般都是先拣有点腐烂的水果吃,好的留着以后吃。结果,一个接一个吃烂水果,好水果一个也吃不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先吃好的水果,有点腐烂的水果干脆扔掉。这样,不就可以一直吃好水果吗?
Total 0.171676(s) query 3, Time now is:04-19 04:56,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