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45678910»Pages: 7/10     Go
主题 : “垃圾派”创始人徐乡愁的诗及其争论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56.评徐乡愁《菜园小记》
            ——以“无意义”姿态存在对奴隶式写作的反抗


    
                             文\马杰

       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一个人一直坚持在做,这件事就有意义了。同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很多人都坚持在做,这件事就更有意义了。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杀戮;有杀戮就有对立,有对立就有自由。有自由才有进步,有进步才能变革;有变革才有突破,有突破才能创新;有创新才有新道路,有道路才能达到新领域。走在前面的人路走通了,后面自然会有一群人。不通,自有后来人再去找别的出路。路是走出来的,往高处走叫路?往低处走就不是路?山顶的泉眼是水,挖井带泥沙的就不是水?

    《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很少写评。尤其在风起云涌的时候。愿明天一切安好,诗歌安好。愿我还能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写下去。读《菜园小记》,说是垃圾派的经典。我持肯定态度。因为此诗崇低,向下到与生活平行的高度,合乎自然常理,合乎人类活动规律,合乎思想逻辑。平实、质朴、自然。这种下降,与法国文学理论家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罗兰巴特1953年提出的“零度写作”理念有很多相同之处。“零度写作”是一种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当中状态。其理念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需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从而《菜园小记》得以在作者笔下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不同之处在于《菜园小记》只是大幅度降温,尚未达到“零度”的冰点;其作品的语言构建还是掺杂了些许作者本人的主观思想。例:“只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被萝卜插入过。”这是小我个体主观视角的思考。谁敢拍着胸口说菜地里没有虫子了?坑里没有掉落的菜叶子?

       提及“小我个体主观视角的思考”,又不得不谈谈“无意义”写作的概念。“无意义”写作是由青年诗人马杰2014年9月16日夜23时左右与“”脑瘫诗人”尹海涛提出的生活式精神写作运动。“无意义”写作本身自古以来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如传世之作.《静夜思》就是最好的例证。全诗以作者小我个体直观的抒写,达到个人小场景,个人小抒情的小我现场存在的真实性、主观性达到与大众视角、思想、感情的共识同步的客观性。而不是站在宏观、大主义、大精神、大场面、大抒发、大美、大道理的“很有意义”的存在姿态,崇高到脱离小我个体生活本质表现的假、空、大的反真实生活现状的“伪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欣慰,在当下有幸见到了很多回归个体本身的写作者。徐乡愁算一个。当然,作者的一些诗我还是觉得不堪入目的。说到这里,我趁年少轻狂还是要批批这个我眼中的前辈,“垃圾派”的大佬之一。

       崇低,我支持。但我认为崇低也该有方向。所谓“崇低”不应该是诗歌文本自身传承下来审美观念的向下。“真善美”是华夏几千年,乃至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诗中的真,我看见了。但没通过“真实”的个体主观表达以求善致美,这是病。中国当下很严重的病。

       我所倡导的崇低,向下,是文学核心价值向写作阴暗地带对半绝缘写作群体的渗透、向下。向下到与生活平行,从而达到写作精神的向上,写作运动的复兴。

       说到底,我还是很高兴,很乐见这首“无意义”的《菜园小记》。所谓“无意义”,并非是我命名,是那些所谓的“名家”“大师”对这些没有高度,厚度作品的“标榜”。只是由我提出罢了。那什么“诗歌高于生活”,算了!算了!一提到这句我头发都又白了好几根,人都要短命许多。有高度就有距离,距离产生差异。差异大了就脱轨。有人曾指责口语诗的回归,与生活的平行造成国学审美角度上的致盲。还满口唾沫星子的说什么“距离产生美。”试问,倘若美到千家万户都触之不及,还要那美干嘛?拿个丑点的总比没有好。讨个丑老婆总比没老婆要强。又有人跳出来说什么“宁缺毋烂”。我再问问,我们缺到了什么程度?已经缺到了诗人的诗只能拿给诗人看,名家的作品蒙灰在架上卖不动。曾经文艺青年宁可花个几百块钱去打牌输个痛快,也不愿意再花上十几块钱买本书回来看看了。还要继续“缺”下去吗?

       首先,生活的意义不在诗。诗应该作为一种写作文本达到对生活意义表达的诉求。各色各样的社会群体,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生者如诗,逝者如歌。若把诗高高举起,农民的锄头该放哪?工人的扳手该放哪?我们的亲人、朋友该何去何从?回归,回归到个体生活式的写作表达诉求上来。让更多的人爱写作,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而不是摆着官腔乱安个“莫须有”的“无意义”罪名。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既然是“无意义”,不管怎样得认这么个理“因为一件无意义的事一个人一直坚持在做,这件事就赋有了意义。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很多都在做,那么这件事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写诗亦是如此。

       现在,其以“无意义”姿态存在的作品,如上《菜园小记》,就是对高高在上“伪意义”写作的假、空、大,为作品迎合的奴隶式写作最有力的反抗。

       徐乡愁,男。老百姓,爱写诗。明知自己的诗作“毫无意义”,从他认识诗歌起就一直坚持在写。而且写出来了经常为人所唾弃。可他还在写,一直写,坚持写,写了几十年了。写诗年数比我年龄都大了,到底大多少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赴死的勇士。我敬佩。这就是“无意义”写作的意义所在。

       千家诗,千家论。他作为中国诗坛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敢为马前卒踩雷精神,以及对中国口语诗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容否认。至少,现在还没到“成败论英雄”的时候。

                                       2014-9-20

    文章出处:
    http://www.zgsglp.com/thread-309948-1-1.html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57.《徐乡愁的粪便和赵丽华的经血》

    
                            文/涂国文

       2006年9月,女诗人赵丽华正常来了一次例假,可能忘了使用护舒宝,秽物渗透了裙子,经血洒在网络上,一夜蹿红,风头盖过当年的芙蓉教主,被尊为“诗坛芙蓉”。一时间,“梨花教”崛起于神州,诗歌的义旗遍地招展,诗坛又迎来了一个恶搞新王朝: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女诗人赵丽华继续说,《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我则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发现诗歌被恶搞早已是一个优良传统: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郭沫若、冯至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诗人向中国的传统诗歌开刀,彻底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形式。这是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恶搞”,它完成了中国诗歌由古体诗向自由诗的嬗变。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  “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蚕长猫样大,猪长像大象;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个胖妹妹……”这一时期的中国大地上,“诗人”遍地开花,诗歌在民间落草。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起人为汪国真。他所写的大量小学水平的诗歌,受到了亿万少男少女的追捧。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只要明天还在》)。一色的这类意象简单、思想空洞、哲理肤浅的伪诗,竟能独步于时代,中国诗歌艺术遭受到了亘古未有的无情戏謔和嘲弄。

       1993年是中国文学更是中国诗歌的最后一个美丽的黄昏。随着市场经济的甚嚣尘上,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就此永远一去不复返。被边缘化了的“诗人”们,变得更加抓狂和阴暗。为了发泄对时代的怨气,吸引世人的眼球,他们又开始了对中国诗歌的恶搞。一些“诗人”丢下了手中的水笔,捧起胯下那根丑陋的阳具,开始“下半身写作”,对着皇天后土,喷射他们那恶臭的精液:

       “晚上十一点后我又脱光了她的衣服/在她一双雪白的大腿间/我一直眯着眼睛瞧那处微微闪光的地方/摸了又亲/终于狗一样爬上去/又终于尸体一样滚下来/早上醒来时艳子说我爱你了列/声音湿湿的仿佛带着昨夜的露水/我没有说话/我转过身抱她/可我转身的时候弄折了几枚早春的阳光/当我抱她的手就更用一点力时/她伸手下去/要拔我一根毛/又拔她自己一根毛/接着一根绑了另一根/绑好了给我看/像个卷卷曲曲的十字架/我说艳子这是干嘛呢/她说你猪呀今天不是情人节吗/我就做个情人结呀/说完她把它夹在书中/有刀歹的诗的那一页”(沈浩波《情人结》)

       洁白的诗歌床单上,由此布满大块大块的精斑,不堪入目。也有一些“诗人”,狗一样翘起一条腿,对着时代的洞穴排水;或者脱下裤子,蹲在时代的马路上随地大便——他们一边排泄,一边这样高唱着“造粪之歌”——

       “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 (徐乡愁《屎的奉献》)

       或者这样高唱着“垃圾之歌”——

       “我的理想就是考不上大学/即使考上了也拿不到毕业证/即使拿到了也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会得罪领导/我的理想就是被单位开除//我的理想就是到街上去流浪/且不洗脸不刷牙不理发/精神猥琐目光呆滞/招干的来了不去应聘/招兵的来了不去应征/我一无所有家徒四壁/过了而立还讨不上老婆/我的理想就是不给祖国繁衍后代//我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腿整瘸/一颠一拐地走过时代广场/我的理想就是天生一副对眼/看问题总向鼻梁的中央集中/我的理想就是能患上癫痫/你们把我送去救护/我却向你们口吐泡沫” (徐乡愁《我的垃圾人生》)

       无论是沈浩波的“下半身”,还是徐乡愁的“垃圾派”,尽管他们排泄得通体舒泰,却并没能引起多少人注意。大家都忙着赚钱,即使他们偶尔嗅到了几丝微风飘来的恶臭,只会猜想可能是哪家四条腿的动物在拉稀,绝对不会想到原来是几个两条腿的诗“人”在排泄。因而这第四次恶搞,只能是小范围里的一出闹剧。

       这次赵诗人的不慎“见红”,竟引发了中国现当代史上的第五次诗歌恶搞狂潮,这实属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奇迹。诗坛幸甚!诗人幸甚!谁说诗歌已经日薄西山,气数殆尽?难道你们不见赵诗人经血渲染的裙裾,飘扬在中国诗歌的天空中,已经蔚然成一场瑰丽的晚霞??赶快拜倒在赵诗人的石榴裙之下吧,让我们山呼:“梨花教主!英明神武!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然而,我还是为“垃圾派”诗人徐乡愁感到惋惜。按照他与赵诗人两人对中国诗坛和中国社会的贡献来说,显然徐诗人的贡献是赵诗人无法相比的。粪便再臭,毕竟可作肥料;垃圾再烂,也许可以回收。更何况,牛粪之上,常常可以开出绚丽的鲜花;而经血纯属废物,哪怕这经血来自于赵诗人这样一个著名的美女、诗人和作家。因此我认为,这一代诗坛教主的宝座,本应由徐诗人来坐才对,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轮到赵诗人的。莫非在这个女色时代,女士一切优先,男士只能退避三舍?

       当中国诗坛的天幕上,布满了粪便、精斑和经血,我不知道诗歌的真、善、美,匿身在何处?我不知道海子们的殉身,价值在哪里!

       呜呼,诗歌!

                                              2006-9-26

涂国文博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6b24c010006mw.html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59.看山忘水谈徐乡愁诗《菜园小记》


                              作者:看山望水


《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2002.5.28.)


       徐乡愁的作品中,这首《菜园小记》应该算最短的。诗虽说短,作为诗来说却非常完整,同他的许多诗一样也很特别。徐乡愁写的诗大多算咏物诗,可是他观物和说物的方式与众不同,很独特,大概正应了“诗需别才”那句老话。“别才”就是诗才。
        说徐乡愁有诗才,我们也可以从这首短诗中看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反思文学几乎成为主流。人们对以往的文学乃至社会观念都提出了质疑,在诗中也有所反映。《菜园小记》这个标题,会让很多读者想起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革命乐观情绪的浪漫文字,如菜园的赞美诗。交代这样个背景对读诗来说是必要的,否则就难以解释和剖析短短几句诗给我们带来的复杂性的惊诧感受。互文地看,徐乡愁这篇同题诗和吴伯萧那篇著名散文反差极大,既有审美上的落差感,又体现了时代观念变化。在文学大系中,有些作品是互文对照中生发意义的,具体文本在一个大语境中发声,共鸣或者冲撞。也许有人会不满意这个背景说,特别是把本诗同吴伯萧那篇散文联系的看法,可是,文学作品对有阅读经验的人产生影响的情况原本就非常复杂、微妙。即便我们不说这篇同题散文,这首小诗也会同描写菜园和农田的所有题材作品发生了这种关系。当你读其他作家诗人的这类题材作品,几乎在读一种思想感情,只是措辞稍有区别,读徐乡愁这首诗却会感到全新。感到新,是与因为同题材作品阅读体验的差异。 

       一件有创新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对读者如同一个事件。这首小诗把我们在以往文学阅读中积攒、固化的菜园思绪打破了。这不是一个事件么?!文学的创新和对读者的价值还在别处么。

       有人很反感这种诗,认为其不美。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他眼中的美是种什么抽象物,是女性化的那种漂亮丝带还是其它软绵绵的东西。当他们谈到美的概念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什么是美。

       为什么徐乡愁要写这样一首诗,而且把它拿出来呢?——我们可以认为诗人写了很多诗,拿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满意的。我想,诗人肯定意识到了这首小诗的特别之处。这种强烈、敏锐的直感,对诗人写作和对写作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就无从把握具体创作中诗思的走向,也无从在创作后期进行修改和赛选。诗人可以不像评论者那样条分缕析弄个清楚,但他有另一种性质的直感认知力。

       《菜园小记》有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收放上的掌控,该该蓄力时候蓄力,该发力时发力。总共七句的小诗,前六句平淡得要命,毫无诗性,或者说关子卖到了极点,将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落到最后一句上,造成一阵眩晕。用玄幻文学中的说法,观众此刻表情很精彩。

       最后一句产生的诗性力道性质为何?来由怎样?是反传统田园语言和感受产生的,还是政治话语统摄社会造成的语境效果,或者加入了流行于街头的性文化热点元素,这些我们且不去细论。这是语义部分,难于圈定。

       本人非常感兴趣本诗中萝卜和土地的关系。萝卜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而是插进土地的,这种独特大胆的直感印象,不但违背常理地荒诞,而且非常暧昧,从生产者(菜园)和产出者(萝卜)关系上看,如同对应了那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悲剧原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也因故作平淡的处理而暧昧到了份儿!深浅不一,或多或少,概莫能外,无人幸免,这个环境下的处境就是这样,新颖精辟的比喻。当然,这句的威力在其扩散性,比方从男性和女性(菜园萝卜暗示的生殖内容)关系上去读的话。


                                          2014-10-13

文章出处:
http://www.zgsglp.com/thread-316281-1-1.html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0.《“垃圾”的一个思考》

    
                         作者:看山望水

       坛上看到不少针对垃圾派和徐乡愁的负面情绪,尖锐批评,也有对流派网接纳这一流派的指责。

       最大的感触是:果真很网络,各种层面的声音都有。

       垃圾派作为一派,流派网接纳本就是合情合理的事。好比是联合国对话圆桌,中日,朝韩都在场。论坛不是专制政权。

       垃圾派本身就是一个诗观挺另类的流派,掌声占几成骂声占几成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很抢镜,但他们不是影视明星,美得很大众。

       垃圾派同任何派一样,并非冠上派就都是值得称道的好诗。派不能保证诗人写好诗,写好诗需要诗才。

       徐乡愁的垃圾派诗,有人指责为粗鄙。可当你试图写一首这样的作品时,你会遇到难以写得那么精妙难题,这也就是化丑(题材)为美(艺术)的能力问题,诗人本事问题。事实上,将美的题材写出艺术美也有难度,而化丑为美难度更大。你可以认为诗歌永远不可以涉及“屎尿”这类词汇,并将出现这类词汇的诗都说成堕落败坏,但这只是个人对诗的理解局限和审美偏好方面的事,就是说,这种偏执狭隘的见识拿到哪个台面都说不出。早在闻一多那里就开始写《死水》了,不喜欢这类不美的词(物),完全可以去读清溪,读花前月下。

       网络就是网络,无知和偏好都可以成为某种“诗歌观点”。也很难见到诗意义上的交流。写诗评诗,先要懂诗,对诗有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诗的问题比较专业,专业的东西要专业对待,基本文学理论、诗学理论总要读,一些诗学问题总要查找资料学习思考领会,光有点文化会敲回车键也是不够的。

                                            2014-10-11

文章来源:
http://www.zgsglp.com/thread-315778-1-1.html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1.《演员陈强》

                徐乡愁

陈强,男,籍贯河北
是北影厂的著名演员
中国影坛四大坏蛋之一
年轻的时候饰演过恶霸地主
黄世仁和南霸天
我们从小看他的电影长大
对那个万恶的旧社会
充满了刻骨的阶级仇恨

若干年过去了,如今
年老的陈强早巳退休在家
享受政府的优厚待遇
还被评为优秀的中共党员
赢得了共和国经典形象
但他的事业并没有退休
且时常出席一些公益活动
和电影回顾展什么的

当北风开始吹的时候
有一回我们就从电视里看见
他和白毛女的饰演者田华
和洪常青的饰演者王心刚
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2001年

————————————————
陈强(1918—2012),男,河北省邢台人,中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最有影响的反派电影演员之一。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在《白毛女》中饰演地主黄世仁。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地主南霸天,并获得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08年,陈强获得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活动中,陈强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大奖 。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2.《云横秦岭家何在》

                    徐乡愁

当年你这一走
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就像唐朝离开了我们
再也回不去一样
从长安到岭南
从中央到地方
那些冒死进谏的人
那些妄议朝政的人
那些跟宫廷诗不押韵的人
那些企图破坏封建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人
都统统回不来了
回不来的还有盛唐气象
和千年的等待

如今秦岭的云都散了
蓝关的雪也化了
皇帝大赦了天下
古道贯通了高速
且被评为唐宋八大家
你还是回不来了
现在长安已改叫了西安
天子也改称了国家主席
昔日你抒情言志的地方
也早已被人民共和
你和长安之间
隔了整整五个朝代
而我们和你之间
只隔了一首七律

          2016.5.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因劝谏唐宪宗,结果触怒了皇帝,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去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当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归途渺渺,前途茫茫。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3.《十万火急》
        
                徐乡愁

有一枚子弹凶巴巴的
此时正以国法的名义
自始皇那年的宫里一路飞来
使沿途所有的朝代
所有朝代的文明
都纷纷躺下来躲枪
明枪易躲其实暗箭也好躲
先秦就有先见之明
早在秦朝暴政之前
就躲到诗经里写情诗去了
而晚来的汉朝没有那么幸运
只好躲进史记里义愤填膺
三国则躲进一部连续剧
打打杀杀像演戏
西晋躲到竹林下醉酒
东晋躲到桃源里归农
最奇葩的是那复杂的南北朝
在躲之前先女扮男装
好让离散的孔雀东南飞
最热爱劳动的要数隋朝了
在躲之前先挖一条运河
隔岸观火想不躲都难
唐朝躲进了唐诗三百首
天生我材没有用
宋朝躲进了清明上河图
能挂能藏能失传
元朝把惆怅躲成一曲小令
夕阳下看不尽小桥流水
明朝把科技躲成一部本草
那悬壶里别有一幅洞天
清朝抑郁了就躲进民国
民国悔恨了就躲到台湾
只有共和国没地方躲
眼睁睁被一个叫贾敬龙的青年
自告奋勇地
把子弹稳稳地接住

             2016.11.
____________________

贾敬龙(1986—2016):男,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北高营村青年农民。2015年,因自己的婚房被村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何建华强拆,官逼民反,绝望的贾敬龙求告无门后只有拿起武器以暴抗暴,用射钉枪打死了何建华。2016年,法院不顾一些学者和法律界人士“刀下留人”的呼吁,断然判了贾敬龙死刑。这位燕赵壮士临行前写了一首悲壮的诀别诗:《沁园春 别》,由律师带出看守所。
[ 此帖被破阵子在2019-07-24 11:17重新编辑 ]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4.老象语音详细解读徐乡愁的《抒怀》诗
             
——批驳周伦佑等反方观点的语音记录




               第一部分:老象@周伦佑:

       伦佑兄!我恰恰认为徐乡愁写十九大那首《感怀》是难得的极品之作!代表了徐乡愁诗写进入又一高度的碑记式标识!一般人没体悟也还罢了!(老象此话隐含:对周也如此看此诗表示失望),我若对这首小诗予以细读,写几千字没问题。可惜初读时没趁感觉一口气写出来!只写了一小段点评,后来又写了一些,涉及到徐乡愁的整个创作,工作量甚大,那时忙于思考“字诗学”基础理论,无意于被评论牵扯,现在仍然如此;故未将此文完成。现在看来,成了一个遗憾了。

       很好,我们接着这个话题,就文本本身作讨论,既然伦佑兄已经(准备驳正)了,我虽然(只是语音说一说),还有些观点没写,但正好趁这个机会说出来。这个群(能就文本讨论问题)挺好。先感谢董辑建这样的文本讨论群。

       对徐乡愁这首《抒怀》,我先说一个观点:是天才之作。为什么? 好像歌德曾说过一句话:诗人啊,一口气就是你的诗。有一个例子,他写在某山中林间小屋的一首四行小诗,叫《浪游者夜歌》,便是一口气呼出的杰作,传世之作。徐乡愁这首小诗,我也把它暂时定性为天才之作,也可以说将成为传世之作,我先把这个观点说出来。

       这首诗看来非常简单,就像梁雪波所说非常简单;但简单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况味,里边有垃圾,有废话,有屎尿屁,该有的都有。

       徐乡愁从02年,03年开始垃圾写作,那时候就写出了“东方黑太阳坏,中国出了个垃圾派,你黑我比你还要黑,你坏我比你还要坏”,可谓惊世骇俗;然后到了2017年,突然写出《抒怀》这样的诗来。一个02年03年就成熟的诗人,怎么可能写废话段子? 这首诗也是诗人一口气写出来的。(我认为已达“极品”式的炉火纯青),只能说天才之作,(徐乡愁似的天才,其实含有思想人生的丰厚历练)。

       刚才有人说到“诗体”的问题,我们正好从理论上先说一下“诗体”,诗性本体。诗的本体不该笼统性看,而应当深入其中,看其要素。我用的是字诗学的观点。“字诗学”这个概念,还得感谢伦佑兄曾帮我肯定。以前我用“16字诗学”,“性情诗学”之类,后来你说,用“字诗学”好。你说得对,我现在就采用“字诗学”之名了。从字诗学理论的观点来看诗的本体,它有五种要素。

       第一种要素是“情”,情感,但(“情”除了情感,还包括情绪、情怀、情操,热情、激情、甚至还有冷情;或抒情与藏情,都属这个“情”字)《抒怀》一诗之情,一个标题,一个“啊”字,已足堪玩味。 第二种要素是“象”。情象、意象、形象、等等心象都是“象”,象的种类太多了,当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象——“想象”,都在“象”字中;我评燕刀三异象派的时候,曾经对“象态”作过详细过阐述。《抒怀》一诗传达之象,是“事件性”大的象态,非简单的“事实”之象。第三个要素是“意”。意思、意味、意图、意识、意趣、意向,乃至意境,都包含在字诗学这个“意”字中。这就是字诗学的对“诗意”的独特认识。《抒怀》一诗,其“意”那么丰富,此不广说。诗性本体的内容要素,主要就是三个:情、象、意。还有两个形式要素:“法”与“言”。“法”即诗法,大到法则、法理、法度,小到艺法,方法,手法,技法等等,在“法”字里,包括了各种艺术技巧与创作方法。(《抒怀》一诗之法,并不仅限于解构、反讽、戏仿、双关一类后现代手法,它是徐氏大小诗法化为一口气的戏讽式运用,天衣无缝,炉火纯青。)

       刚才梁雪波批评《抒怀》一诗没有诗艺,这是他没看出诗法来。最后一个要素是“言”,语言。诗的语言多么重要!我为什么敢说诗性特征就是“玩”呢,诗写不就是“玩语言”么? 《抒怀》一诗口语式的外在性传达,及其(对诗法内在性由肌及肤的自如运用,都不露声色而妙趣横生)。就是这五大要素,前三个情、象、意,是诗本体的内容要素,后两个法和言是形式要素。“法”是从内部组织诗体,“言”显化诗体为外部形态的传达;没有这两个要素,情、象、意是表现不出来的,一首诗也无从体现出来。所以本体五要素(任一不可缺,缺一不成诗。)

       (对周伦佑)我写文字太慢了,非常遗憾,我只能用语音来说。(大多数人是能够听的)。梁雪波不是说,徐乡愁《抒怀》一诗既没诗意也没诗艺,实际上这首诗的诗意可大了,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我可以用史诗性,史诗品质来说它。

       说到《抒怀》这首小诗的史诗性,史诗品质,我想到韩翰当年写张志新:“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一切苟活者/失去了重量。”那么,《抒怀》这首小诗是可以和很多长诗来相提并论的,都放在天平上称吧,看谁能够压下去,徐乡愁这首小诗就是秤砣。

       为什么这样说,你看十九大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一大、二大,往后还有二十大,连未来都写了。这不就是一个中共“党史”么,也可说一部现代史;你想每“一大”都有多少东西?(而《抒怀》不过仅仅几句大白话)这就是诗性表达的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根本不用长篇大论,不用写那么多研究专著。一首小诗就概括了,只有诗才有这种功夫,要天才诗作才有这种功夫。力量多么伟大,一首小诗把整个党史,整个现代史,包括二十大,未来都写了,(问题关键在于),看你会不会读。

       因此我说它有史诗品格。我们以前不是讨论过长诗歌该不该有注释吗?如果要对徐乡愁这首小诗作注释,那你就注吧,每一大都都讲了些什么内容,有哪些领导人参加,后来又怎么样了,每一大的伟大意义——光荣圆满团结胜利,如何指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你统统去注释吧,每一大就是一本专著。但这首小诗仅仅十行,没任何注释。就看你会不会从中读出历史来,那可是影响中国长达70年的历史,多么沉重的现代史!这样的诗,难道不可以说它有史诗性,史诗品格?

       恩格斯对他推崇的文学作品,有一个说法:要有“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他提这两个标准,放在徐乡愁《抒怀》里,似乎也很恰当。这首十行小诗绝对有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徐乡愁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他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东西。但是“诗性处理”必须意在言外。现在,你要说我老象是过度阐释,我也认账;如果不这样读,这首诗还有什么意思? 你只管将它看成游戏之作,玩段子,失败之作好了。

       我主要说了它的意义,对这种历史“诗意”的表达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非常宏大的。谁敢写十九大?有哪些人写出来了?写出来能不能经得住解读和阐释?“事实的诗意”,那算什么?我不是说伊沙不行,是认为比较起来,他就小气了。

       书写当下发生的大事件,(须大胆识,大魄力,这就是先锋!——个体先锋的作用就是这样显示出来的)。流派就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来(那是因为派中各人的对大事的认识与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抒怀》才显出它非同一般的价值,这种宏大之“意”,只有杰出的个体才能给予卓越的表现)。再看“象”。这小诗中的世界(那么多党代表大会)有多大,不必多说了。再看“情”,它其实是“反抒情”,十九大啊,你看那个“啊”字,戏讽得多精彩。他在赞叹么? 赞叹什么? 你自己去体味吧。

       此诗的本体内容要素情、象、意具足,诗本体两个形式要素,一个法,写作方法,诗艺手法。戏仿、反讽等现代技法,炉火纯青,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已入化境。一个言,语言。非常精彩:你没看出废话中包含无穷的趣味和意味? 口语多么纯,非常干净,没有垃圾,没有那种外在性屎尿屁词语。那是他已经把屎尿屁化得入神入骨了,你们自己体会吧!什么废话,什么垃圾,自己体会;他这种语言,多么简单,用简单的语言来说复杂的重大主题和思想。

       我们仅仅从诗本体的五个要素来评点这首诗——难道这不是诗写的功夫吗?这不是诗性的功能吗?这不是诗人的功劳吗?几部长篇小说不一定写得出《抒怀》中巨大的诗意含量。

       (从这个角度,可以用“纯诗”来说,这里的“纯”,无非指语言干净,实现了对“垃圾派”粗、俗、丑、陋、脏、乱、差的“语言净化”——要净化语言,这是当年老象对垃圾派的忠告,而今读到徐氏的《抒怀》,皮旦的《大树》《祖国祈祷辞》等诗,可以欣慰了。)
       简单说这些吧,请周伦佑对我的观点进行驳斥,或者是批驳或者是讨论都没问题。

       (对周伦佑)今天我没空写文章,因为写文字太累了;如果你讨厌听,那就算了。先各人坚持各人的观点吧。我的普通话也不太好,但是估计大家还是基本上听得懂,听得明白;如果你还认为不习惯听,那就算了吧,没必要再讨论下去。我肯定坚持我的观点。加上我以前的点评,所有的加起来,还有很多背后的理论,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还没有展开,“体制外”的说法,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刚才我说的是诗性本体的五个要素。诗性主体也有五种品质,此不多作发挥,只简说这五个字。第一个是 “感”,诗感。感指感觉,感受,感知。诗人须对这个世界作感应,以什么感应,怎样感应,它包含许多内容,都可以阐述。我有一篇专文《说“诗感”》论及。《抒怀》一诗,其“诗感”之及时,可谓“同步感应”。第二个是“思”,诗思。指诗性思维方式。这首诗表现的戏仿、反讽,尤其是将历史大事件化为诗性言说,如上述,都是诗性思维方式的表现。第三个主体品质:“识”。我觉得非常关键!识就是识别,辨识。当今诗人还有很多文化人,就差在辨识力上。写出诗来不一定就好,你得有辨识能力,从字句的辨识,(到观念的意识形态的、思想的、历史文化现象的辨识),从小到大,这个“辨识”功夫,贯穿,体现在一首诗的任何地方。诗的辨识力无疑非常关键。所以,当我用如上读诗的视点来解读《抒怀》这首诗,我对它的定性和定位,肯定是铁定不移的。字诗学还有四个读诗的视点,在这儿也不妨王婆卖瓜说一下这四个字。就像看戏看门道是:唱、做、念、打,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读诗也有四个看点:精、异、舞、匿。

       精,这小诗那么精粹,包含那么巨大的历史内容、思想深度。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所以精。异,就是异样、异常、新异、特异。《抒怀》“异”在何处? 为何很多人觉得太平常了? (在我看来,它的“异”就是作者将诗法与“诗家语”玩得不动声色,浑然一体。无论与诗人自己还是与同时期诗作比较,此诗之异在独一无二,令任何同类之作无法雷同。可许多诗人诗评家却认为此诗可以大量复制!那你复制出来看看。)第三个字是“舞”,诗之舞,指的是诗句的跳跃像舞蹈,并不平铺直叙。这首小诗的诗行看似直叙,其实从“这一大”到“另一大”, 跳跃极大。其中还省略了很多次“大会”,他若把每一大都写出来,岂不是平庸拖沓了? 但省略的大事件都在空白之中。这诗的舞蹈感,你该从它诗句的跳跃中捉摸出来。第四个字是“匿”,就是隐匿、藏匿,这首诗隐匿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不了解垃圾写作,(不了解徐乡愁是写屎尿屁的高手,那是读不出屎尿屁来的;还有,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形态,不知道党史与现当代史的关系,也是读不出来的),还有不愿去正视我们这个社会生态的人,也是读不出来的。所以说又回到体制外写作和体制内写作巨大的差距上来了,注意,我说的是差距,还不是说它的优劣。

       “诗性正治”与“个体先锋”,那是我的前沿诗学理论;我的基础诗学理论就是“字诗学”,将本体要素与主体品质十个字的分析加起来,再加字诗学“精异舞匿”四个看点,写个几千字应该没问题。我没必要在这儿说大话;在你们这些非非高手面前,说大话有意思么? 我只是坦率说出我的诗学观点罢了。(按:这段话从前面转到这里,更为恰当。)

       这首诗还涉及一个语境的特定性。它是特定的文化语境、政治形态语境的产物。它有多大的普适性,这个问题可能值得疑问。为什么,因为中国国民、中国现状至今没有融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所以中国内陆诗作为现实的反应,(必然受限于它的语境)。

       连紫丁都知道我有一本薄薄的《中国低诗歌》,属前沿性先锋理论与评论!民间也小有人读!你这大佬不屑一顾理所当然呵!大概只知道自我欣赏自己的吧!
       我语音谈徐乡愁《抒怀》一诗的本体五要素,不是笼统谈诗本体,而是深入本体内部作要素分析解读!你是真没听?真没听见?真没听明白?真没听懂么?


       审丑写作早已崛起!强占当下中国诗写高台!周非非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审美”!——诗学观落后了十多年!凭审美能成“先锋”?!
                                               2019年2月




附录一:
2019.2.8.
“垃圾派”徐乡愁的《抒怀》一诗(原题为《十九大抒怀》),在“非非群”(按:此为本文简称;原为《春秋诗篇讨论群》,后改为《非非诗学交流群》;)贴出后,立即引发了一场有关诗与诗学问题的激烈争议甚至争吵,煞是热闹。尤其是针对《抒怀》一诗的成败,形成赞扬与否定两种互不相让绝然对立的看法。由此涉及到诗与诗学理论的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诗? 什么不是诗? 口语诗的是与非;口语写作的得与失;诗是否应有批判功能? 诗性批判该如何看? 怎么看诗的外部语境与内部构成?怎样阅读诗歌才算进入文本内部? 评论是否等同批评? 等等。这里只摘录了核心主辩方老象的评说部分。

正方:老象、紫丁、蓝蝴蝶、李飞俊、钓岛君、蒲秀彪、燕刀三等。

反方:周伦佑、梁雪波、董辑、袁勇、瓶隐由之、随日而东等。
中立:林乐之、原散羊、王法、余东海、李霞、郎毛等。


附录二:
徐乡愁小诗《十九大抒怀》:

十九大啊
比起十八大
要多一大
比十七大多二大
比十六大多三大
比第一大多十八大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
二十大

      2017.10.18.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5.老象语音详细解读徐乡愁的《抒怀》诗
                         ——批驳周伦佑等反方观点的语音记录



  第二部分:老象@梁雪波:

       梁雪波啊,我们讨论问题,(切忌曲解对方意思去发挥)。我说的是体制性写作和体制外的区别,只是说区别并没有说优劣。因为决定一首诗的优劣,它的元素要素非常多,体制内外只是区别;首先区别,这是一个前提,然后我们进一步讨论它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体制外写作差的,多得很啊;体制内写作也有好的啊(为什么中国式的思维在讨论问题时,只在印象层表面跳跃?不能盯紧论题本身作逻辑推理、层层剖析、逐层深入?这可能并非评论家梁雪波个人的思维毛病吧。)

       说徐乡愁的《抒怀》一诗没有“诗艺”? 那是你没读出来!它绝对有诗艺——反讽、戏仿,你看不出来?(“戏讽”得炉火纯青)。流行的网络段子?——亏你还是评论家!我说这个话有点儿过激,对不起了。

       不要动不动拿外国人来说事儿,什么(博尔赫斯、史蒂文斯、特朗斯特罗姆),我最反感这种(动辄以洋人唬人,玩外国名词吓人),我们就谈本土的诗学,本土的诗。一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 一个一个问题细细地分开来说,不要混在一堆。写作就是写作,诗就是诗。体制外与体制内,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区别非常大!体制内的写作肯定要牺牲一些东西,体制内体制外作品,能不能公开发表,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你能不能把徐乡愁的诗公开发表,公开出版?

       这个区别那么明显,我们不能无视。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精神,如果不能自由发表,自由出版,那么能够在官刊发表的,能够公开出版的诗,肯定要打问号,要打些折扣的,这是绝对的道理。我个人坚持这一观点,不强加于任何人。
       至于诗的优劣,它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不能光凭体制内外来说。


       诗就是“玩”。这是我的观点;诗的特点,或者诗性的特点,就在这个“玩”字上。美学的 “游戏”说不就是中国话“玩”? 这“玩”,肯定有高低之分:徐之“抒怀”,玩得不露声色,玩得那么多人都看不出来。如果当时看,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因为发表时恰恰是十九大开过,一看见我就笑起来了;真的,我忍都忍不住的笑,然后即兴写了点评。

       梁雪波你说清楚一些,什么叫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要举例,不要只说观点;什么叫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有具体的例证,否则就像玩文字游戏了。虽然讨论也是“玩”,我们都在玩文字游戏,(但“玩”讨论毕竟要讲一定的规则)。你举例说吧,我和你讨论就可以具体些。论说的三个要点:论点、论据、论证。首先是概念(观点)要清楚,这个是前提;然后要有例子作论据:论据有两种,一是一些名言名句,一是具体的例子。第三个论证更重要,(推论一定要讲逻辑)。这都是中学生必具的常识。——可我们的体制教育把逻辑课都搞掉了!论说要讲学理逻辑这个问题,我还得感谢伦佑兄。他就严厉地提醒我学术论文要注意逻辑性表述。这些年我一直在暗中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梁雪波,如果仅仅从你这两句话——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际上都是可取的。有些问题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深入下去非常复杂;这就要看你解读的功夫、细读的功夫了。比如徐乡愁这首《抒怀》,大家都看得很简单,而我可以把它复杂化,因为它涉及到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诗学理论,所以写起来会很长。但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一种功夫。很多问题事实上是可以简单化的,一两句话即可,你看于坚和周伦佑那两首诗我简单地说,就是体制内外的区别。但是后来我补充一下,它是混交性的,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清楚。为什么?都能够公开正式发表嘛。但是周伦佑的诗骨在体制外,还是看得出来的。于坚的也有,但是不太明显。

       而像徐乡愁《抒怀》这种体制外写作,很精彩!我很喜欢。一看就想笑,我的联想太多了。现不妨从理论上简单说一下:伊沙提了个“事实的诗意”,被说成理论突破,瞎吹了那么多。确实,从“事实”中是可以发现诗意的,他这个当然算得上理论观点。但说到“事”,在我的诗学理论中,它只是“事象”的一小部分。

       “事象”要分三个层次,一、事实,最小的事象,一般是静态、孤立的,也比较单薄;二、事情,事情有了过程,(从开始、发展到结束),肯定比事实要大,而且是动态的。三、事象中最大的就是“事件”。比如历史事件:文革,8964,这些大事件,谁敢写啊? 伊沙敢提吗?十九大不也是大事件吗?(难道只从“事实”的小角度能了知它的意义?)徐乡愁敢写这种事件本身,其眼光,就超越了很多体制性诗人和体制外诗人,就凭选材的着眼与寻思,一般人就赶不上。那种及时应对性,而且写得那么炉火纯青,戏讽得不露声色;当时让你看了就好笑。现在来看似乎失去了当时那种强烈的效果,但它骨子里的批判性依然存在。(此诗标题改为《抒怀》,将特指性普泛化,当初的激情已经平息,而今诗意越发浓郁。你不妨玩味这标题:“抒怀”。抒的是什么? 怀的是什么?)

       你看诗人那种戏讽大事件的语气,那个“啊”字,那种感叹,那种(对毛式话语的)戏讽,那种对伟光正的反讽,那种隐含假大空的“双关”;语言多简单,小学生式的。但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看了不一定有感觉;包括众多诗歌评论家,乃至诗学理论家居然看不出来),这非常令人遗憾,它的戏讽不露声色,似乎全都是口号、废话。但是它隐涵的诗意(确实太丰富了,你们)怎么读不出来呢?这小诗的写法多简单,加减法。简单中却有复杂(其诗情与诗趣多强烈)。所以我把它看成徐诗写作的碑记式标识,超过徐乡愁以前的诗写。

      这里只是简单说,咱们再仔细地读。看它怎么(几乎同步地)应对(当下发生的大事),这就表现了“个体先锋”诗性批判的及时性——你的大会刚开完,我就发一声赞叹:“啊”,如此戏讽,多漂亮!

       难道徐乡愁这样的诗是段子直白、标语口号? 比如他那首十多年前就写出的《练习为人民服务》, 多经典!在网上流传了那么多年了,(并被诗学理论专著引用评析,它所凭借的是什么品质?)

       作为垃圾派或者垃圾写作的代表诗人,徐乡愁那个名不是虚的,绝对有文本支撑。如果没有认真研究过就下断语,是否太显得自以为是了? 当然《抒怀》这样的诗,你要认为它是段子也可以,那也是炉火纯青的高级段子。和一般的段子诗有天渊之别。一般的段子诗,怎么能够这样写呀,怎么可能啊;它那个语言传达的炉火纯青,简单到了小学生都会的加法,里面含意无穷。是“废话”,又不是废话。《抒怀》一诗高明就在这里,是废话,而绝不是废话。那种反讽,那种戏仿(与“双关”,实际上融合性地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诗艺术技巧——戏讽),讽刺得痕迹不露,(已入无技法的化境,称其为“极品”,对这一赞誉,我还是拈量了一番的。)

       徐乡愁,皮旦(凡斯、典裘沽酒、蓝蝴蝶紫丁香、管上等垃圾诗人)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你看皮旦《祖国祈祷辞》一诗,就很大气,那语言已经改出味道来了。凡斯的诗写也开始进入(诗性正治写作)这个队列。我是看文本所得的感觉。得之于网络交际之便,我和垃圾派这些诗人没什么直接交往,大都没见过面,我主要看文本。

       不要因为徐乡愁是垃圾派的,就把他的诗看成垃圾,这种眼光是否落俗了?写屎尿屁,那徐乡愁是出名的。但是《抒怀》这首诗,化屎尿屁于无形,真是炉火纯青至极!什么是此诗中的屎尿屁?多想一下就明白了。

                                                 2019年2月



附录一:

2019.2.8 “垃圾派”徐乡愁的《抒怀》一诗(原题为《十九大抒怀》),在“非非群”(按:此为本文简称;原为《春秋诗篇讨论群》,后改为《非非诗学交流群》;)贴出后,立即引发了一场有关诗与诗学问题的激烈争议甚至争吵,煞是热闹。尤其是针对《抒怀》一诗的成败,形成赞扬与否定两种互不相让绝然对立的看法。由此涉及到诗与诗学理论的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诗? 什么不是诗? 口语诗的是与非;口语写作的得与失;诗是否应有批判功能? 诗性批判该如何看? 怎么看诗的外部语境与内部构成?怎样阅读诗歌才算进入文本内部? 评论是否等同批评? 等等。这里只摘录了核心主辩方老象的评说部分。

正方:老象、紫丁、蓝蝴蝶、李飞俊、钓岛君、蒲秀彪、燕刀三等。
反方:周伦佑、梁雪波、董辑、袁勇、瓶隐由之、随日而东等。
中立:林乐之、原散羊、王法、余东海、李霞、郎毛等。



附录二:
徐乡愁小诗《十九大抒怀》:

十九大啊
比起十八大
要多一大
比十七大多二大
比十六大多三大
比第一大多十八大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
二十大

    2017.10.18.
级别: 四缕秋风
UID: 227512
精华: 0
发帖: 1354
威望: 0 点
无痕币: 2617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20(时)
注册时间: 2014-03-09
最后登录: 2024-04-17

66.老象语音详细解读徐乡愁的《抒怀》诗
                       ——批驳周伦佑等反方观点的语音记录



第三部分:老象@董辑、袁勇、瓶隐由之等人


       老象@董辑:董辑,你问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怪。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它的形式,血肉一体水乳交融,你要抽掉其中任何一种,它就完蛋了。怎麽能抽离它针对的政治事件? 写诗不是简单的概念推演,也不能用什么抽离眼光去看,这样的诗写他玩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肯定是生命内部的一种化合性的反应。所以说写作方法可以单独谈,但写作时你要化为诗的血肉,化为一种生命表现。这中间涉及的问题确实太复杂了,从诗学理论上讲太复杂了,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首诗的价值,肯定属于介入写作、体制外写作、后政治写作、诗性正治写作,它就是中国当下社会语境的体现。离开这些东西抽掉这些东西还有什么说的? 恰恰这些东西是所有的体制写作都回避的,这才是实质。它的价值就是在这里!没有这种价值,有什么意思?!

       你可否把一首好诗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那么,你认为从一个活体抽离了一些东西,再看那个对象,它会是什么样子?(此你第一问之第一答)

       你没看懂我的第一反问?否则你就不会这样问了!乡愁此诗!全凭一口气!那是他诗性正治精神的浓缩且入化境!怎么可能复制!?里面包融了多少诗质与人生经验,你感觉不到!?

       老象@袁勇:我认为徐《抒怀》一诗全体浑融、举重若轻、四两拔千斤!你与伦佑只看敏感点、只看大话之表皮、这便是着眼不同吧?!
       老象@瓶隐由之: 我讲的是写作!你扯到诗(与诗人)上,转了话题!当然,写作与诗(与诗人)密不可分!但恰恰应当于不可分处,将话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谈!而徐乡愁的《抒怀》是绝然的体制外写作!


                                  2019年2月


附录一:
2019.2.8 “垃圾派”徐乡愁的《抒怀》一诗(原题为《十九大抒怀》),在“非非群”(按:此为本文简称;原为《春秋诗篇讨论群》,后改为《非非诗学交流群》;)贴出后,立即引发了一场有关诗与诗学问题的激烈争议甚至争吵,煞是热闹。尤其是针对《抒怀》一诗的成败,形成赞扬与否定两种互不相让绝然对立的看法。由此涉及到诗与诗学理论的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诗? 什么不是诗? 口语诗的是与非;口语写作的得与失;诗是否应有批判功能? 诗性批判该如何看? 怎么看诗的外部语境与内部构成?怎样阅读诗歌才算进入文本内部? 评论是否等同批评? 等等。这里只摘录了核心主辩方老象的评说部分。

正方:老象、紫丁、蓝蝴蝶、李飞俊、钓岛君、蒲秀彪、燕刀三等。
反方:周伦佑、梁雪波、董辑、袁勇、瓶隐由之、随日而东等。
中立:林乐之、原散羊、王法、余东海、李霞、郎毛等。


附录二:
徐乡愁小诗《十九大抒怀》:

十九大啊
比起十八大
要多一大
比十七大多二大
比十六大多三大
比第一大多十八大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
二十大

    2017.10.18.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45678910»Pages: 7/10     Go
Total 0.099515(s) query 5, Time now is:04-19 13:53,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