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摄影师必备PS技巧 如何使用锐化
级别: 六行秋雁
UID: 15382
精华: 0
发帖: 1868
威望: 11813 点
无痕币: 548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340(时)
注册时间: 2008-03-01
最后登录: 2023-10-10

0 摄影师必备PS技巧 如何使用锐化

能够轻松地锐化图像是数码冲印相对于传统暗房冲印的巨大优点之一。正确的锐化图像,避免过度锐化是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12.5.1 术语Unsharp Mask(USM)的起源
  在暗房中,以光学方式进行锐化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是我于1980年代末期在Cibachrome课程中从CharlesCramer那里学到的,名为制作Unsharp Mask。在暗房中,这需要将一个未曝光的高对比度副本胶片放在原始胶片上,并在它们之间夹入半透明材料。然后对副本胶片进行曝光和冲洗。由于没有直接与原始胶片接触(它们之间有半透明的材料),因此副本胶片是原始胶片的强反差模糊拷贝。冲洗照片时,将该拷贝同原始胶片堆叠起来并完全对齐,然后在暗房透过它们投影到相纸上,这将提高边缘的对比度,从而生成更锐利的照片。在照片边缘,对比度和颜色变化剧烈。术语Unsharp Mask源自这种过程,但其Photoshop版本要容易使用得多。

12.5.2 数量、半径和阈值设置
  在USM和智能锐化滤镜中,“数量”设置都是锐化的总阀,而半径决定了边缘周围将被修改的像素数。执行锐化时,边缘的颜色和对比度将发生变化,锐化是通过提高边缘的对比度实现的。USM滤镜还有“阈值”设置,它控制Photoshop如何确定边缘。如果阈值被设置为0,则任何位置都被视为潜在的边缘,因此每个像素都被锐化。如果阈值被设置为10,则只有相邻像素的差异超过10(差异范围为0~255)时,才进行锐化。USM滤镜中的阈值设置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选项,遗憾的是,新增的智能锐化滤镜没有提供该选项。我们几乎不使用锐化、进一步锐化、锐化边缘等滤镜,因为它们没有提供任何选项。下面介绍Photoshop中的几个锐化选项,让读者明白如何将其同图层和蒙版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图像。
12.5.3 使用“图像”>“复制”获得拼合拷贝
  不应对主控分层图像进行锐化!这种图像用于存档,以防需要进一步修改颜色,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可使用菜单“图像”>“复制”来获得主控分层图像的拼合拷贝。如果需要增加该拷贝的像素,可在执行“图像”>“复制”后(但在锐化前)以每次增加10%的方式进行。下面介绍这些步骤,让读者了解为锐化图像做准备的所有细节。
  ◆ 在配套光盘的文件夹Ch22.Correcting ProblemImages 中,打开文件GibsonsTo wnM or ningLayers.psd。这是第22章的颜色校正示例中最终得到的分层图像。选择菜单“图像”>“复制”,然后选中复选框“仅复制合并的图层”,这将在复制时合并图像。在该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您将使用该主控分层图像的合并拷贝。有了合并拷贝后,就可以切换到主控分层图像,然后选择菜单“文件”>“关闭”。
  ◆ 现在合并拷贝应处于活动状态,因此使用[F10]显示图层调板,按F切换到全屏模式,在图层调板中双击惟一的一个图层,将其重命名为Not Sharpened。使用[Shift+F10]显示通道调板,然后按住Command(Ctrl)键并单击通道CropLayer Mask copy,载入其中的裁剪区域。接下来,选择菜单“图像”>“裁剪”对图像进行裁剪。在图层调板中,单击锁定区域中的“锁定位置”图标(右数第二个),将该图层锁定,以防不小心移动它。单击图层名NotSharpened,并将其拖放到调板底部的“创建新图层”图标上,这将在图层Not Sharpened的上方创建该其副本,同时该副本处于活动状态。

12.5.4 智能锐化
  我们发现,智能锐化能够很好地将数字图像中的阴影和高光细节呈现出来。正如下面的图题中指出的,在“智能锐化”对话框中,可以分别为阴影和高光区域指定半径设置;还可以为它们指定“渐隐量”,该设置降低对阴影和高光区域的锐化强度。如果锐化导致高光细节消失,可使用“渐隐量”滑块来降低锐化效果,下面就是这样做的。

  ◆ 选择菜单“视图”>“实际像素”将图像缩放到100%,然后选择菜单“滤镜”>“锐化”>“智能锐化”[Command(Ctrl)+ Shift+F4]打开“智能锐化”对话框。有关智能锐化设置的讨论,请参阅下面的两个示意图及图注。
  ◆ 在“智能滤镜”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后,读者将学习如何结合使用智能锐化和USM锐化。双击图层名“Not Sharpened副本”,将其重命名为SS(表示智能锐化)、表示整体锐化量和半径设置的数字以及表示阴影和高光设置的数字。

  在“智能锐化”对话框中,通常应选择单选按钮“高级”,并从“移去”下拉列表中选择“高斯模糊”,这是要锐化的最常见的模糊类型,我将其视为随机模糊。如果选中了复选框“预览”,将可以在当前活动的Photoshop窗口中预览锐化设置的结果。我建议选中复选框“更加准确”—为何不这样做呢?就这幅图像而言,我在整体锐化设置中,将数量设置为200,将半径设置为1.5。这幅照片是我站在栅栏上手持相机拍摄的,因此需要比通常情况下(数量100%,半径0.7~1)更高程度的锐化。如果图像看起来有些柔和,可增大半径设置,这将消除这种柔和。
  对于高光,保留默认半径设置1.0,但将渐隐量设置为20%,以防树林中的高光区域郭亮。在智能锐化滤镜中,渐隐量用于降低对高光或阴影区域的锐化效果。对于阴影,通常使用的半径设置为1,但这里将其设置为1.5,因为该图像有些柔和;将阴影的渐隐量保留默认设置0,因为我们想呈现更多的阴影细节。
  为使用Sharpen Only Edges BH动作做准备。运行该动作时,它首先将图像转换为Lab颜色模式。如果读者按前面介绍那样创建了智能锐化图层,该动作将询问是否要合并图层。读者需要单击按钮“不合并”,该按钮不是默认按钮,因此一定要单击它,否则将丢失原本要保留的智能锐化图层。

  我将该图层命名为“SS 200,1.5,1.5,1-20”,其中1-20表示对于高光,半径被设置为1,渐隐量为20。“色调宽度”控制高光或阴影的范围,我通常保留其默认设置50%。对于有些数字图像,经过智能锐化后就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打印件,但对于其他图像,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下面介绍所有这些处理步骤。
 
12.5.5 Sharpen Only Edges BH 动作
  Sharpen Only Edges BH是ArtistKeys中的一个动作,它在一个自己创建的图层中使用USM滤镜进行锐化,但该动作首先创建一个蒙版,使得只对真正需要锐化的图像部分进行锐化。

  ◆ 在图层调板中,将图层“SS 200,1.5,1.5,1-20”拖放到最下面,然后单击图层Not Sharpened以激活它。使用[F11]显示动作调板,然后通过动作调板菜单关闭按钮模式。找到动作SharpenOnlyEdgesBHBrks,并单击其左边的灰色箭头将该动作展开,如上图所示。单击Sharpen Only Edges BHBrks,然后从动作调板菜单中选择“播放”以播放该动作。出现前面讨论的对话框时,务必单击“不合并”按钮。在“中间值”、“最大值”和“高斯模糊”步骤中,该动作都将暂停,请参阅指定下面的示意图来指定这些步骤的具体设置。

  ◆ 在动作快要结束时,将出现一条消息:“The nextstep is Unsharp Mask. Start with a setting of 350,1,0.Smaller imager may work better with smallerAmount and Radius settings. Bigger images may lookbetter with bigger settings. Now Continue (下一步将应用USM滤镜,请首先尝试使用设置350、1和0。对于较小的图像,较低的“数量”和“半径”设置可获得更佳的效果;而对于较大的图像,使用较高的设置可获得更佳的效果。下面继续进行)”。停止消息是动作脚本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一种方式。单击“继续”按钮,进入步骤“USM锐化”。

  这里使用的动作是SharpenOnlyEdgesBHBrks,其中的“中间值”、“最大值”和“高斯模糊”步骤有暂停点,让用户能够根据当前处理的图像修改使用的设置。在“中间值”对话框中,如果取消选中复选框“预览”,将看到“查找边缘”滤镜的结果,边缘很多也很细致。如果选中该复选框,看到的将是“中间值”滤镜对这些边缘进行伸展和混合的结果。如果希望在蒙版中边缘清晰、明亮,但不希望它们太宽,对于该图像来说,默认设置2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的一个暂停点是“最大值”滤镜,其默认设置将边缘伸展4像素,这太大了。如果蒙版中的边缘周围白色区域过多表明蒙版导致的锐化过度,将在图像的边缘周围导致白色晕环这里将半径该为2,这将降低对图像中众多树干边缘的影响。

  最后一个暂停点让用户能够修改高斯模糊的半径设置。对于大多数蒙版,都希望其边缘是柔和的,确保在锐化和未锐化的区域之间有平滑的过渡。蒙版边缘过于锐化通常会导致图像中出现锯齿状细节;另一方面,如果过度模糊边缘,可能在过渡边缘细节周围出现晕环。
  现在对图像的亮度通道执行USM锐化。将动作将图像转换为Lab颜色模式,这样只需对图像中的亮度值进行锐化。这使得锐化图像时,不会像在RGB模式下那样修改图像的颜色。该动作自动在“USM锐化”对话框中使用设置350、1和0。
  ◆ “数量”设置是锐化的总阀,350比我通常使用的设置高,尤其是对于胶片图像来说。由于该蒙版将防止非细节区域(如天空)的胶片颗粒被锐化,因此可以使用较高的数量设置。请阅读下面的图注,并调整数量设置。我在这里将“数量”设置为450,因为该图像过于柔和。
  
  ◆ 尝试将半径设置为1.5,将发现树干边缘开始出现了晕环。将半径设置为1.5也许能够更好地锐化该图像的其他部分,但如果这样做,必须将蒙版中对应于树干边缘的区域加暗,涉及的工作量太大了。

  使用动作SharpenOnlyEdgesBHBrks时,通常可保留阈值的默认设置0,因为蒙版将防止天空和其他非细节区域出现过多的颗粒。处理胶卷相机拍摄的照片时,这种问题更严重,因为这种照片包含的颗粒更多,如果被过度锐化,将非常难看。SharpenOnlyEdgesBHBrks动作用于处理胶片图像时效果更好,这是我锐化胶片图像的主要方式。如果在不进行智能锐化的情况下,对胶片图像运行该动作,相信读者会对其效果印象深刻。
 
12.5.6 微调锐化图层的蒙版
  至此,锐化后的图像包含三个图层。最上面的SharpenOnlyEdgesBHBrks图层、位于中间的原始图像图层以及最下面的智能锐化图层。下面演示如何调整蒙版,以获得最佳结果。  这是图层Not Sharpened的最终蒙版。该图像有很多细节区域需要最大程度地锐化,因此该蒙版的大部分为黑色,以显示最下面的智能锐化图层中的中间调和阴影细节。该蒙版的右上角为白色部分对应的是平淡的天空区域,我们不希望智能锐化在这里导致的杂色显示出来。

  ◆
单击“USM锐化”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后,双击图层名“Not Sharpened 副本”,将其重命名为“SOE”加上USM锐化中的数量、半径和阈值设置,这里使用的名称为“SOE 450,1,0”。

  ◆ B键选择画笔工具,然后选择工具预设Airbrush7%,并按D键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单击图层NotSharpened将其激活,然后选择菜单“图层”>“图层蒙版”>“全部隐藏”,为该图层创建一个全黑的图层蒙版。使用Home键滚动到图像的左上角,按Tab键隐藏所有的调板,然后按[F12]显示选项栏。

  ◆ 要查看没有智能锐化效果的图像,可按住Shift键并单击Not Sharpened图层的蒙版,以禁用该蒙版,从而能够完全看到该图层。再次按住Shift键并单击该蒙版,以启用它。如果要禁用智能锐化图层某些区域的效果,只需使用白色在Not Sharpen图层的蒙版中绘画,这将覆盖智能锐化图层的相应区域。
  ◆ 如果要显示整个锐化边缘图层,可按住Shift键并单击其蒙版。如果希望提高某个区域的锐化程度,可按住Shift键并单击该图层的蒙版,然后使用白色在蒙版上绘画,直到达到所需的锐化度。
  现在,可以通过调整这两个蒙版,显示每个图层中所需的区域。
  这是图层Not Sharpened的最终蒙版。该图像有很多细节区域需要最大程度地锐化,因此该蒙版的大部分为黑色,以显示最下面的智能锐化图层中的中间调和阴影细节。该蒙版的右上角为白色部分对应的是平淡的天空区域,我们不希望智能锐化在这里导致的杂色显示出来。
 
12.5.7 对图像本身应用USM锐化
  也可以直接对图像应用USM锐化滤镜,我发现,对于使用我的Cannon Digital Rebel拍摄的日光照片来说,有时候这样的效果非常好。要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可对背景图层副本运行该滤镜。这样,可以使用蒙版将过度锐化或颗粒过多的区域遮住。我很喜欢USM锐化滤镜中的“阈值”控件,它让您能够控制杂色。遗憾的是,智能锐化滤镜没有阈值选项,也许在下一个Photoshop版本中会提供吧。

  这是锐化边缘图层的蒙版,该蒙版最初是由动作SharpenOnlyEdgesBHBrks创建的。注意到在底部附近有柔和的白色区域,这是使用Airbrush 7%画笔绘制的,旨在更多的显示该锐化图层的内容,从而呈现船只和码头区域的高光细节。
  这是锐化边缘图层的蒙版,该蒙版最初是由动作S h a r p e n O n l y -EdgesBHBrks 创建的。注意到在底部附近有柔和的白色区域,这是使用Airbrush 7%画笔绘制的,旨在更多的显示该锐化图层的内容,从而呈现船只和码头区域的高光细节。

  现在只能看到最上面的锐化边缘图层和最下面的智能锐化图层中被显示的内容,而
Not Sharpen图层没有显示出来。如果发现天空区域(如该图像的右上角)的颗粒太多,可使用白色在Not Sharpen图层的蒙版中绘画,直到颗粒被消除。务必不要使用白色在树干对应的蒙版区域绘画,否则将降低其锐化度。
Total 0.040755(s) query 3, Time now is:06-02 16:51,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