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关于网线水晶头的接法详解
级别: 三阵秋雨
UID: 21511
精华: 0
发帖: 239
威望: 1236 点
无痕币: 795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02(时)
注册时间: 2008-04-15
最后登录: 2018-05-16

0 关于网线水晶头的接法详解

管理提醒: 本帖被 kjxg 执行锁定操作(2008-11-28)
局域网就是将单独的微机或终端,利用网络相互连接起来,遵循一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
双绞线由8很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
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一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僧,简称“SE”(Position,位置)。
   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 8个,简称“8C”( Contact,触点),因此业界对此有“8P8C”的别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RJ45水晶头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序号对于网络连线菲常重要,不能搞错。
   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100m。如果要加大传输距离,在两段双绞线之间可安装中继器,最多可安装4个中继器。如安装4个中继器连接5个网段,则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00m。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为了保持最佳的兼容性,普遍采用EIA/TIA 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用一种布线方式,但两端都有RJ-45插口的网络连线无论是采用568A标准,还是568B标准,在网络中都是可行的。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一对应。 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 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而 100M网卡需要使用四对线。由于10M网卡能够使用按 100M方式制作的网线;而且双绞线又提供有四对线,因而即使使用 10M网卡,一般也按 100M方式制作网线。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路差分信
号(这也是双绞线名称的由来)。
   所谓的差分信号是指一根线以正电平方式传输信号,另外一根线
以负电平方式传输同一信号,当线路中出现干扰信号时,其对两根线的影响是相同的,因而在接收端还原差分信号时就可以屏蔽掉该干扰信号(可以理解为差分的两路信号执行减运算)。从双绞线抑制干扰的原理可以看出,每对线进行双绞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传输质量;因而我们在制作双绞线的接头时,一定不要将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线分开,否则将大大影响网络的传输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应用环境下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MDI表示此口是级连口,而MDI-X时表示此口是普通口。
1.以太网网卡和 HUB之间连接:
   PC等网络设备连接到HUB时,用的网线为直通线,双绞线的两头连线要—一对应,此时,HUB为MDIX口,PC为MDI口。 10Mbps网线只要双绞线两端—一对应即可,不必考虑不同颜色的线的排序,而如果使用 100M速率相连的话,则必须严格按照EIA/TIA568A或568B布线标准制作,连线参考如下。
name pin cablecolor pin name
TX+ 1 白桔 1 TX+
TX- 2 桔 2 TX-
RX+ 3 白绿 3 RX+
4 兰 4
5 白兰 5
RX- 6 绿 6 RX-
7 白棕 7
8 棕 8
2.HUB之间连接,或两台计算机直连:
   在进行HUB间级连时,应把级连口控制开关放在MDI(UPlink)上,同时用直通线相连。如果HUB没有专用级连口,或者无法使用级连口,必须使用MDI—X口级连,这时,我们可用交叉线来达到目的,连线参考如下。
name nic1 nic2 name
TX+ 1 3 RX+
TX- 2 6 RX-
RX+ 3 1 TX+
RX- 6 2 TX-
3.100M HUB之间连接,或两台计算机直连:
   我们也应该知道,级连HUB间的网线长度不应超过100m,HUB的级连不应超过4级。因交叉线较少用到,故应做特别标记,以免日后误作直通线用,造成线路故障。另外交叉网线也可用于两台微机直连,连线参考下表。
name pin pin name
TX_D1+ 1 3 RX_D2+
TX_D1- 2 6 RX_D2-
RX_D2+ 3 1 TX_D1+
RX_D2- 4 2 TX_D1-
BI_D3+ 5 7 BI_D4+
BI_D3- 6 8 BI_D4-
BI_D4+ 7 4 BI_D3+
BI_D4- 8 5 BI_D3-
  最后须对线路进行通断测试,用电缆测试仪测试时,个个绿灯都应依次闪烁。软件调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采用Windows95、 Windows 98自带的Ping命令。如果工作站得到服务器的响应则表明线路正常和网络协议安装正常,而这正是网络应用软件能正常工作的基础。

---------------------------------------------------------------

网线的详细制作方法
我们全面了解了双绞线网线和同轴电缆网线制作所需的材料及工具,本篇就要接着就要利用上篇所介绍的材料和工具继续介绍具体的网线制作方法。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你可以全面掌握双绞线网线和细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方法。特别是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因为这类网络目前应用最广,还要注意不同用途的双绞线网线制作方法(如直连线线和交叉线)。

  
一、双绞线网线的制作

  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双绞线的4对8芯网线按一定规则插入到水晶头中,所以这类网线的制作所需材料仅需双绞线和水晶头;所需工具也较简单,通常仅需一把专用压线钳即可,这在上一篇已作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其实就是网线水晶头的制作。
  这类网线制作的难点就是不同用途的网线跳线规则不一样,下面先来看最基本的直通五类线(不用跳线)的制作方法,其它类型网线的制作方法类似,不同的只是跳线方法不一样而已。
  1. 直通RJ-45接头的制作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下面以Step-By-Step方式一步步向大家介绍这类网线的制作方法,后面的章节及内容也尽量按这一方式进行。
  第1步:用双绞线网线钳(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线工具)把五类双绞线的一端剪齐(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线长度要求的网线),然后把剪齐的一端插入到网线钳用于剥线的缺口中,注意网线不能弯,直插进去,直到顶住网线钳后面的挡位,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一圈(无需担心会损坏网线里面芯线的包皮,因为剥线的两刀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距离通常就是里面4对芯线的直径),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使用专门的剥线工具来剥皮线。
  【小提示】网线钳挡位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水晶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剥线过长一则不美观,另一方面因网线不能被水晶头卡住,容易松动;剥线过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头底部,造成水晶头插针不能与网线芯线完好接触,当然也不能制作成功了。


图1
第2步:剥除外包皮后即可见到双绞线网线的4对8条芯线,并且可以看到每对的颜色都不同。每对缠绕的两根芯线是由一种染有相应颜色的芯线加上一条只染有少许相应颜色的白色相间芯线组成。四条全色芯线的颜色为:棕色、橙色、绿色、蓝色。


  先把4对芯线一字并排排列,然后再把每对芯线分开(此时注意不跨线排列,也就是说每对芯线都相邻排列),并按统一的排列顺序(如左边统一为主颜色芯线,右边统一为相应颜色的花白芯线)排列。注意每条芯线都要拉直,并且要相互分开并列排列,不能重叠。然后用网线钳垂直于芯线排列方向剪齐(不要剪太长,只需剪齐即可),如图2所示。自左至右编号的顺序我们定为“1.2.3.4.5.6.7.8”。


图2

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头(塑料扣的一面朝下,开口朝右),然后把剪齐、并列排列的8条芯线对准水晶头开口并排插入水晶头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条芯线都插到水晶头的底部,不能弯曲(因为水晶头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从水晶头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芯线所插入的位置)。


  第4步:确认所有芯线都插到水晶头底部后,即可将插入网线的水晶头直接放入网线钳压线缺口中,如图3所示。因缺口结构与水晶头结构一样,一定要正确放入才能使后面压下网线钳手柄时所压位置正确。水晶头放好后即可压下网线钳手柄,一定要使劲,使水晶头的插针都能插入到网线芯线之中,与之接触良好。然后再用手轻轻拉一下网线与水晶头,看是否压紧,最好多压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压位置一定要正确。


图3
  至此,这个RJ-45头就压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水晶头,要注意的是芯线排列顺序一定要与另一端的顺序完全一样,这样整条网线的制作就算完成了。

两端都做好水晶头后即可用网线测试仪进行测试,如果测试仪上8个指示灯都依次为绿色闪过,证明网线制作成功。如果出现任何一个灯为红灯或黄灯,都证明存在断路或者接触不良现象,此时最好先对两端水晶头再用网线钳压一次,再测,如果故障依旧,再检查一下两端芯线的排列顺序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随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线排列顺序制做水晶头。如果芯线顺序一样,但测试仪在重夺后仍显示红色灯或黄色灯,则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对应芯线接触不好。此时没办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线顺序重做一个水晶头了,再测,如果故障消失,则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头,否则还得把原来的另一端水晶头也剪掉重做。直到测试全为绿色指示灯闪过为止。

  如图4所示的是一条两端都制作好水晶头的网线,当然这是一条由专业公司用机器制作的双绞线网线。


图4
  
二、网线的跳线规则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是最简单的直通网线制作方法,这类网线通常只用于从集线器(交换机)、墙上信息模块到工作站的连接,并且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制作方法。主要原因是这种网线制作没有考虑到相互芯线之间串扰,在高速网络(如100Mbps以上网络)中影响更大。为此IEEE标准委员会制定了几种特定用途的跳线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双绞线在网络中的接线标准有以下几种:
  (1)一一对应接法。即双绞线的两端芯线要一一对应,即如果一端的第1脚为绿色,另一端的第1脚也必须为绿色的芯线,这样做出来的双绞线通常称之为“直连线”。但要注意的是4个芯线对通常不分开,即芯线对的两条芯线通常为相邻排列。这种网线一般是用在集线器或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2)1-3、2-6交叉接法。虽然双绞线有4对8条芯线,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条,即水晶头的第1、第2和第3、第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这种交叉网线的芯线排列规则是: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头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即可。这种排列做出来的通常称之为“交叉线”,水晶头的针脚排编号规则如图5所示。


图5
  例如,当线的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依次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时,另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则应当依次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当线的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依次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时,另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则应当依次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这种网线一般用在集线器(交换机)的级连、服务器与集线器(交换机)的连接、对等网计算机的直接连接等情况下。
3)100M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线制作规则。所谓100M接法,是指它能满足100M带宽的通讯速率。它的接法虽然也是一一对应,但每一脚的颜色是固定的,具体是:第1脚——橙白、第2脚——橙色、第3脚——绿白、第4脚——蓝色、第5脚——蓝白、第6脚——绿色、第7脚——棕白、第8脚——棕色,从中可以看出,网线的4对芯线并不全都是相邻排列,第3脚、第4脚、第5脚和第6脚包括2对芯线,但是顺序已错乱。其实这种跳线规则与下面将要介绍的信息模块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样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按信息模块端接方式A来重新排列芯线顺序,那就是:第1脚——绿白、第2脚——绿色、第3脚——橙白、第4脚——蓝色、第5脚——蓝白、第6脚——橙色、第7脚——棕白、第8脚——棕色。只不过所选方式要与下面所介绍的信息模块端接方式一致,否则所做的网线很可能就不通了。

  这种接线方法也是应用于集线器(交换机)与工作站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也就是“直连线”所应用的范围。



三、信息模块的跳线规则


  上面介绍了双绞线网线的跳线规则,因为在企业网络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网线的水晶头插到集线器或交换机上,而是先把来自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网线与信息模块连在一起埋在墙上,所以这就涉及到信息模块芯线排列顺序问题,也即跳线规则。
  交换机或集线器到网络模块之间的网线接线方法是按市线EIA/TIA 568标准进行,但因其有A、 B两种端接方式(IBM公司的产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产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下述的T568A模块和T568B模块的内部固定联线方式)。两种端接方式所对应的接线顺序如下表1所示:
  虽然从集线器或交换机到工作站的网线可以是不经任何跳线的直连线,但为了保证网络的高性能,最好同一网络采取同一种端接方式,包括信息模块和网线水晶头。水晶头和信息模块各引脚的对应顺序如图6的左、右图所示。因为在信息模块各线槽中都有相应的颜色标注,只需要选择相应的端接方式,然后按模块上的颜色标注把相应的芯线卡入相应的线槽中即可,不必去记表1所示的颜色顺序。


图6
  【说明】图7中的1、2、3、4、5、6、7、8顺序不是随便定的,它是在把水晶头有金属弹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座的一头向外,从左到右依次为1、2、3、4、5、6、7、8脚。而信息模块的引脚顺序如图6右图有明确的标注,在此就不再另叙了。
四、信息模块的制作

  了解了以上信息模块的跳线规则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绍的材料和打线工具制作信息模块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第1步:用剥线工具在离双绞线一端130mm长度左右把双绞线的外包皮剥去。如图7所示。


图7
  第2步:如果有信息模块打线保护装置,则可将信息模块嵌入在保护装置上,如图8所示。


图8
  第3步:把剥开的4对双绞线芯线分开,但为了便于区分,此时最好不要拆开各芯线线对,只是在卡相应芯线时才拆开。按照信息模块上所指示的芯线颜色线序,两手平拉上一小段对应的芯线,稍稍用力将导线一一置入相应的线槽内,如图9所示。


图9
第4步:全部芯线都嵌入好后即可用打线钳再一根根把芯线进一步压入线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线钳压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确保接触良好,如图10所示。然后剪掉模块外多余的线。




图10
  【小提示】通常情况下,信息模块上会同时标记有TIA 568-A和TIA 568-B两种芯线颜色线序,应当根据布线设计时的规定,与其他连接和设备采用相同的线序。
  第5步:将信息模块的塑料防尘片沿缺口穿入双绞线,并固定于信息模块上,如图11所示,压紧后即可完成模块的制作全过程。然后再把制作好的信息模块放入信息插座中。


图11
  信息模块制作好后当然也可以测试一下连接是否良好,此时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把万用表的档位打在x10的电阻档,把万用珠的一个表针与网线的另一端相应芯线接触,另一万用表笔接触信息模块上卡入相应颜色芯线的卡线槽边缘(注意不是接触芯线),如果阻值很小,则证明信息模块连接良好,否则再用打线钳压一下相应芯线,直到通畅为止。
五、细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

  在20台以内的小型局域网中,目前还有一部分企业网络仍采用细同轴电缆连接,所以在此有必要对这种网线的制作进行详细介绍。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用同轴电缆专用剥线钳将细缆外皮剥除,露出芯线长约3mm,白色保护层约4mm,屏蔽层约8mm,如图12所示。


图12
  第2步,将探针套入网线的芯线上,一直要插到底,然后再把套上探针的芯线插入到同轴电缆专用压线钳中间的探针小圆孔中,压紧,使探针与网线芯线紧连,如图13所示。


图13
第3步:将BNC连接器金属套环套入压好镀金探针的细同轴电缆,然后再将网线连接探针的一端从BNC接头小的一端插入(也要插到底),如图14所示。




图14
  第4步:把套在网线的金属套环推到网线与BNC连接器连接处,再把网线钳的六角缺口卡在确定好的套环位置上,紧握网线钳手柄,紧压,使网线与BNC连接器通过BNC金属套环紧紧连接起来,如图15所示。压好后的金属套环呈六角形。


图15
  至此,细缆的一端制作完成,然后,接照上面的步骤制作另一端的BNC接头。
  细缆制作完毕以后,应当使用上述的网线测试仪进行连通性测试。如果没有网线测试仪,也可以普通的万用电表进行测试,测量时需将万用表挡位打在x10电阻档,只要用表笔的两端分别接触探针或者连接器内壁,如果电阻很小,证明网线的制作是成功的。如果任一方测试阻值较大(表针不摆动或者摆动非常小),证明网线制作不成功,连接阻抗过高,需重新制作。
  好了,双绞线网线和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方法就介绍至此,相信各位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制作方法。后面的几篇中将要介绍网络组建的下一个重要方面,即网卡的有关方面,包括网卡的基础知识及配置,在这其中将涉及网络组建的最重要方面,即通信协议的选择与配置、IP地址的分配等各方面,请各位留意!
Total 0.035411(s) query 3, Time now is:06-02 17:51,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