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11.05]中科院院士蒲慕明:自闭症克隆猴已研究成功,未来将公布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级别: 总版主

UID: 998
精华: 0
发帖: 605036
威望: 529376 点
无痕币: 12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2308(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24-05-04

0 [11.05]中科院院士蒲慕明:自闭症克隆猴已研究成功,未来将公布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今天,2018腾讯WE大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基普·索恩(Kip Thorne)、丽莎·兰道尔、蒲慕明等全球顶尖科学家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在大会举行前夕,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蒲慕明接受了新浪科技的采访。
目前,社会各界对我国的“脑计划”都很关注,相对于美国和欧洲来,我国是后起者。对此,蒲慕明院士表示第一个“脑计划”已经准备了4年多了,至今还没有启动,是因为我们要做一个大计划,而且是20-30年的国家大计划,所以需要准备充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目前“中中”和“华华”状况如何,对此,蒲慕明笑称,他们过的很好,他俩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宝贝。另外,蒲慕明透露,马上他们要公布一批新的克隆猴,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克隆猴是带着自闭症疾病的猴子,将为自闭症的研究提供相关研究模型。

图为蒲慕明在演讲现场
网上流传了蒲慕明写给实验室年轻人的信,对此,蒲院士表示,他确实写过这封信,但中间有很多内容被其他人进行了篡改。他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要投入,这就是他那信中最精髓的目的。蒲慕明笑称,他年轻的时候,一个星期曾7天都待在实验室,他希望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全身心投入进行,这样能尽早出成果,尽早成功。(赵河雨)
以下为蒲慕明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刚才大家听了很多著名科学家谈到对于外在宇宙的理解,我们对于宇宙的起源还包括了生命的起源,我们有一个内在的宇宙就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有这个能力去理解外界的世界?人的认知功能是怎么来的?
这个是我们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在过去的这四五年来,全世界掀起的一个浪潮,除了人工智能浪潮以外,还有脑科学的浪潮,这个浪潮在欧美、日本都引发了国家性的脑科学计划。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四年里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筹划一个中国的脑科学计划,我们希望这个计划更为完善,成为对于社会更有贡献的一个脑计划。我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脑计划是怎么回事。
中国脑计划可以说是一个“一体两翼”的结构。这个“一体”就是主体是基础研究,理解我们人类大脑认知功能是怎么来的。为了研究各种人类的认知功能,我们需要建立各种平台,同时我们也想理解认知的能力是怎么样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就是认知的发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人的大脑,你必须知道它的结构。任何时候你不知道结构是怎么样的,你很难理解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所以这个结构是什么?就是大脑的网络,成千亿的细胞怎么样连在一起,它有什么样的规则,怎么样处理信息,做这个结构我们就需要一个图谱,就是一个连接的图谱。
就像我们看到计算机里面它的结构是什么,我们要分析他的功能必须知道计算机的结构,对于大脑的功能我们必须要知道大脑的网络结构,这就叫做“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也是我们这个大计划的一部分。
当了,这个主体的基础研究在它的“两翼”:
第一,我们对社会的需求非常重要,就是理解怎么样去做重要的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在的社会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各种脑疾病都没有办法治疗,诊断也很难早期干预,就是在基础研究上能够有所贡献。
第二,我们有另外一个社会需求,就是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红火,各种应用刚才我们也听说了,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但是我们从长远来说,人工智能现在是一个非常专用性的、做某一种问题的专用智能,不像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我们的大脑可以举一反三,用很少的能量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不需要很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做很多的决策,这个是怎么来的?
所以,未来人工智能要进一步发展的话,就需从脑科学得到启发,包括机器学习的过程,怎么从脑启发的这个概念来设计新的计算模式,新的类似人脑的神经元结构的器件、芯片,甚至是机器人。
这个领域我们叫做脑机智能技术,所以这个“一体两翼”是中国脑科学、脑计划中,我们大家都有共识的。
当然我们先讲什么是认知,大家都知道认知科学非常重要,认知到底可以怎么看呢?我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层面一:认知是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包括我们的感知觉,对外界各种感官所收到的信息,怎么样在大脑中引起反应,我们把各种感知觉怎么样整合,感知觉之后怎么样变成运动。有两块,这些东西要注意,对外界世界应该注意什么地方,学习记忆各种分类,做简单的决策,这些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从果蝇到鱼到鼠都有这种功能,这种保守的认知功能可以在各种模式里研究。过去这几十年来,在用小型的动物来研究对外界世界的认知,已经有很成熟的进展了。
层面二:非我的认知,这就不是所有动物都有的。比如说我们有同情心、同理心,别人想什么,我可能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们可以参与很复杂的社会行为,以及“我跟你是有差别的”,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意识。这些是怎么来的?这些就不是所有动物都有的,可能我们要到灵长类才有,所以我们叫做非灵长类应该是最好的模式。
猕猴是最靠近人类的实验动物,我今天要特别讲非灵长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里面我们希望中国的脑计划,把这个也当成一个重心,因为中国在灵长类的研究现在是世界领先,而且我们的资源也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层面三:更进一步,这个层面的认知,我们叫语言的认知。只有人类才有语音交流,有丰富的句法、文法,可以有无限的句型的变化。这不是(自然界)所有的语音交流,动物也有语音交流,有声音交流,但是它没有语言,语言只有人类有,连黑猩猩(最靠近人的动物)都没有,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那我们怎么样理解语言呢?语言的理解、语义的理解,也是人工智能里面临最大的问题。语音识别可以,面孔识别可以,你要讲一句话,你让一个机器懂你,真正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意思,这还很困难,原因是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还是不够。
所以在个领域,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会对未来的人工智能,包括你可以想象一下,将来的一个机器人,你讲什么话,它都懂你的话,它可以学,将来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真正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未来,这都要靠着我们对最上层的语言、认知的理解。
我们可以在人身上来理解。人类因为疾病损伤造成了语言障碍,你可以研究怎么回事儿,哪个脑区有问题,但是我们真正要理解语言的来源,我们必须要用动物做实验。
比如说我们把一个猴子,不会说人话的猴子,我们把人类跟语言相关的基因放在猴子的大脑里面,也许它的网络结构就变化了,它发音的能力也变化了,(从中)也可以看到人的起源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未来领域。
级别: 十方秋水

UID: 1397
精华: 0
发帖: 110789
威望: 155524 点
无痕币: 1434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6108(时)
注册时间: 2007-11-27
最后登录: 2024-04-29

这个看看了。
Total 0.107447(s) query 5, Time now is:05-04 02:22,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