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 1 年前,99% 的人都不会想到,买菜这件小事,竟能在 2020 年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疫情的出现,让社区团购重启,再次站上风口,“原住民”兴盛优选们再次赢得资本的青睐;拼多多、滴滴、美团等巨头,舍身大干快上,砸钱加入战局,引起了 “混战”;社区便利店店主们乐开了花,团长的新身份让他们实现了增收,偶尔还要为巨头的挖角犯了难。
回首过往几年的风口行业,像社区团购这样能够引来国内几乎所有巨头青睐的不多。而在快速上升期就有相对应的新规出台,防止恶性竞争的,更是少之又少。
半年时间过去,兴盛优选面对巨头们的围剿,守住了阵地,并拓展了新的市场。京东的注资,也让其有了更多的弹药以及更新的武器。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巨头们,不差的是钱,差的是时间,高价补贴买时间的游戏再次上演。“2021 年年中,整个市场就会是一地鸡毛,巨头们完全就是在捣乱”,兴盛优选的一位员工向 TechWeb 吐槽道。
有钱就是大爷,这句话被巨头们无数次验证。但是,这一次或许要失灵了。随着市场环境的趋严,烧钱倒流量的玩法不再适用于新时代。近期,“九不得”的新规的发布,堵上了拼多多、美团低价倾销、掠夺性定价的路数,也让原住民们喘了口气。
只是,巨头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千亿市场的流量入口。“补贴没有停止,人员投入也在加大”,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道,“边投入边做苦活,边抢用户边整合供应链。”
新规过后,社区团购又一次重启,“九不得”关掉了巨头们的后门,这一次既要出钱也得出力亲自下场角逐供应链市场。
当下,寡头未现,终局难料,乱战过后,预计会有 3-5 家玩家存活下来。对于巨头们来说,输了可能就是掉点血。而对于兴盛优选们来说,这场战争输不得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洗牌过后 社区团购重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以及消费习惯,也在变革着传统产业。依靠着让人们吃好喝好的口号,美团上市后仅 2 年时间,便一跃成为国内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现如今,除了原有的玩家,更多的巨头也都想品尝一下这千亿市场的美味。
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团购并不是去年才出现,也不是去年才火起来。早在 4 年前,现在社区团购的主战场长沙便出现了初代玩家,我们暂且称之为初生期。在这一时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行业玩家少,一片蓝海之势。但是,由于 SKU 较少,因此发展也受限,难以形成规模。
2 年过后,2018 年,伴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资本的介入,社区团购迎来高速发展期,包括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平台崭露头角,相关融资事件也超过了 20 次。据天风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在 2018 年,兴盛优选等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在 3 个月内快速突破 200 万。
只是,好景不长,社区团购创业者们的黯然退场再次证明烧钱的生意难做长久。仅仅 1 年时间,曾经聚光灯下的宠儿,在 2019 年便迎来了洗牌期,资本也逐渐退潮,伴随而来的便是关店、裁员等负面新闻,俨然像是当初的共享单车,行业里的玩家也所剩无几。
边缘玩家的退出,再一次证明烧钱过猛的下场。一时光彩的数据,没有背后硬实力的支撑,即便资本推波助澜,也难逃出局的命运。据 36 氪报道,松鼠拼拼每提高 1 亿的 GMV 需要花掉 2 亿人民币。短短半年,松鼠就烧光了账上近 1 亿美金的融资,随之倒闭。一位有着 2 年社区团购经验的采购经理告诉 TechWeb,“去年闲了大半年,整个市场感觉变化很快,昨天还干得风生水起,第二天就通知我们走人了。”
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洗牌期过后,行业会重回宁静,巨头收割打扫战场。但是,这一次剧本发生了变化,一场疫情激活了社区团购。为了降低特殊时期出门买菜的风险,人们纷纷选择线上买菜线下取货。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社区团购重启,再一次迎来高速发展期。
有意思的是,这场热潮的兴起不再是品牌教育用户,而是用户理念的转变,激活了社区团购赛道。不仅让很多创业企业起死回生,更是引来巨头们的入局。
据企查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 年社区团购公开融资事件达 19 起,是历年来的第二高,但 2020 年社区团购披露融资金额高达 171.7 亿元,同比增长 356.3%,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行业主要玩家十荟团在今年拿到 4 笔融资,兴盛优选、同程生活拿到两笔融资。而在今年,社区团购赛道还出现了 3 起并购,分别是同程并购邻邻壹、滴滴并购橙心优选、京东并购美家买菜。
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在讲述着一件事实,那就是社区团购重启,新的高潮期来了。
浪潮中有人套现离场 有人愁眉不展据艾媒数据报道,2020 年社区团购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720 亿元,2022 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1020 亿元。万物守恒,在这样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有的人抓住了机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人因为新浪潮的来临愁眉不展。
巨头入局,最喜欢的就是用钱收买市场。作为年初就投身社区团购的创业者,李磊(花名)成为了这场浪潮中的获利者。他告诉 TechWeb,自己当时和三个合伙人选择了武汉当地的一个大型社区做社区团购,半年时间基本上是盈亏平衡,虽然没怎么赚钱,但是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每天的订单量也是比较可观。
在与李磊的交谈中,TechWeb 了解到,由于资金较少,他们并没有想做多大,更多的是尝试,因此也只是围绕一个大社区在做。或许很多人认为,时间会让李磊体验到创业的残酷。未曾想到,某位巨头(涉及保密协议)的入局,让他的小团队赚了一笔。“一千多万,虽然比不上大公司数十亿的收购金额,但是半年时间做成这样,我们也是很满意了,”李磊满足地谈到,直到现在,他仍然很满意这个金额,毕竟他在武汉工作了 20 年都没挣到这么多。
与李磊一样,享受到这场社区团购红利的还有一些便利店小超市的老板以及一些宝妈们。“每天整合群里的订单信息,提交上去,等着第二天早上收货就行”,一位团长说道,“刚开始赚得多,现在挺一般的,生意难做,能多一份收入是一份。”作为社区团购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团长串联着用户与平台端,一个优秀的团长能够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源,前期的高分佣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也有团长不想受制于平台,一直在自己运营的。小张是徐州一个小区的便利店店主,也是小区 400 多人微信群的群主。今年疫情初期,为了帮助周边饭店处理提前采购好的食材,他在群里列出了菜品和价钱,由于价格实惠,一个晚上便被抢购一空,自己还赚了一笔中介费。
“既帮助了饭店和业主,也提高了我的声誉,以后大家更愿意来我的店里消费”,小张告诉 TechWeb。与此同时,他也嗅到了商机,自那之后,每天都在群里发布要采购的商品,汇总之后,第二天早上再去采购,直到今天依旧如此。据小张透露,现在每月的收入几乎是之前的两倍,自己又建了新群,更多的业主加入进来。并且,现在不用担心肉类和一些水果滞销,每天进多少货心里也有谱,大家来拿菜的时候,偶尔还能消费一波,间接的带动了店里其它商品的销售。
不过,小张直到现在都是自己在运作,并没有成为巨头们的团长。在他看来,自己所在的小区有 1000 多户,加上周边的 2 个小区,够自己忙的了,而且主动权也掌握在自己手里,质量也能更好的保证,补贴再高也不想给别人打工。
有人欢喜有人愁,一条赛道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顺利无忧。大佬们的入局,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秩序,对于一些生鲜超市造成了不小的打击。“2020 年疫情本身生意就不好,自从我们这有了美团优选之后,粗略的算了一下,单月的营业额少了 13%”,一位苏州的水果店主说道。“有些人也加入进去做了团长,但我感觉这完全就是胡闹,给他们打工,谁还来我们店里买水果。”
其实,不仅仅是水果店,即便是中大型的商超,也是头疼。湖南永州一位商超的负责人告诉 TechWeb,过去一两年一直在做转变,为了做大做强,生鲜占比从过去的 25% 提升到现在 50% 左右。但是,社区团购的出现,等于是把超市最后生存转型的机会也给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