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台服那边对千珏的翻译则是“镜爪”,反正小雷看了是理解不来...
这仅仅是英雄联盟众多英雄之中,其中几个翻译恰到好处的经典例子。
如果小伙伴们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各个英雄的名称和台词翻译,结果不会让你们失望。
几乎所有台词都被翻译师精心修饰,契合英雄特质的同时又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含蓄与优雅。
翻译师这文化水平,一看就知道是读过不少文言文。
但是,如今测试服的名称改动,完全脱离了英雄本身的背景和特质,开了波倒车。
按语文老师的考核标准,就是开卷答题都能答歪来...
比如虚空掠夺者,非要改成虚空掠食者,一个刺客螳螂硬是被描述成偷吃的昆虫。
时间刺客非要改成时间奇才,按照等量代换法,《刺客信条》把也应该改成《奇才信条》。
这波啊,这波是脱离原意,考试直接打 0 分。
小雷知道,官方怕这种略带粗暴的词会影响青少年三观,在整个游戏发展进程上,类似的“和谐改动”也不少。
比如英雄联盟国服的猩红收割者,它的血是黑色的,而外服是红色的。
原因很简单,红色的血略带血腥,游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只能稍作和谐。
但有时候,太过纠结这些细节,往往会让玩家觉得不爽。
从游戏到生活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就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吗?
即使游戏能替换这些字词,那在生活中出现了怎么办?字典总不能没有这些词吧?
更何况,老玩家都喜欢地称呼某个英雄,男枪就是男枪,诺手就是诺手。
纵使官方再怎么改英雄正式名称,也改变不了玩家之间对英雄的称呼。
再说通俗点,这波改动,可以说是没啥 X 用...
听说最近的新版本,官方又把那些奇葩的名称回调了,看来官方也知道这么做意义不大。
小雷想说,过度地保护青少年,给他们营造一个洁白如雪的世界,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儿。
等到他们独自出来面对社会的时候,发现工作职场在内卷,上网被诈骗,反而会更加难以适应。
这种情况也像极了,家长不让我们小学到大学谈恋爱,但一毕业就问我们为啥还不找对象。
有时候,提前体验被社会毒打的感觉,反而对成长有好处。